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复方景藿分散片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8页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页
 2 慢性疲劳综合征第15-17页
   ·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第16页
   ·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第16页
     ·西医发病机制第16页
     ·中医病因机制第16页
   ·疲劳综合征的治疗第16-17页
     ·西医疗法第16-17页
     ·中医疗法第17页
 3 分散片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分散片的特点第17-18页
     ·崩解快,生物利用度高第17页
     ·服用比较方便第17-18页
   ·中药分散片的处方第18-20页
     ·崩解剂第18页
     ·填充剂第18-19页
     ·润湿剂和粘合剂第19页
     ·润滑剂第19页
     ·其它第19-20页
 4 处方药中的药物的现代研究第20-27页
   ·红景天第20-21页
     ·化学成分第20页
       ·苷类成分第20页
       ·黄酮类成分第20页
       ·其他成分第20页
     ·药理性质第20-21页
       ·抗疲劳抗缺氧抗低温第20页
       ·抗氧化衰老第20页
       ·免疫调节作用第20-21页
       ·对心脑血管的影响第21页
       ·保护神经细胞第21页
       ·抗肿瘤、抗辐射第21页
   ·淫羊藿第21-23页
     ·化学成分第22页
       ·黄酮类成分第22页
       ·生物碱类成分第22页
       ·其它化学成分第22页
     ·药理性质第22-23页
       ·抗衰老抗氧化作用第22页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第22页
       ·对心脑血管及血液系统的作用第22页
       ·抗肿瘤作用第22-23页
   ·菟丝子第23-24页
     ·化学成分第23页
       ·黄酮类成分第23页
       ·糖苷类成分第23页
       ·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第23页
     ·药理活性研究第23-24页
       ·抗衰老作用第23页
       ·免疫调节作用第23-24页
       ·明目作用第24页
       ·心血管系统作用第24页
   ·枸杞第24-25页
     ·化学成分第24页
       ·多糖成分第24页
       ·其他成分第24页
     ·药理性质第24-25页
       ·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疲劳作用第24-25页
       ·抗衰老作用第25页
       ·降血脂作用第25页
       ·抑菌作用第25页
   ·黄精第25-27页
     ·化学性质第25-26页
       ·多糖类成分第25-26页
       ·甾体皂苷类成分第26页
     ·药理性质第26-27页
       ·抗衰老作用第26页
       ·免疫调节作用第26页
       ·降血脂、降血糖第26页
       ·抗氧化损伤作用第26-27页
 5 总结第27-28页
第二章 复方景藿分散片提取工艺研究第28-51页
 1 仪器和材料第28-29页
 2 红景天、淫羊藿和菟丝子的提取工艺第29-38页
   ·提取工艺路线的研究第29页
   ·指标成分的确定第29页
   ·红景天苷的含量测定第29-31页
     ·色谱条件第29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29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29-30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线性关系的考察第30-31页
     ·样品含量测定第31页
   ·总黄酮得率测定第31-33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1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1页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31-32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线性关系的考察第32页
     ·样品得率测定第32-33页
   ·单因素实验的筛选第33-35页
     ·提取次数的筛选第33页
     ·乙醇浓度的筛选第33-34页
     ·提取时间的筛选第34页
     ·料液比的筛选第34-35页
   ·正交试验第35-37页
   ·最佳提取工艺验证试验第37-38页
 3 枸杞和黄精的提取工艺的研究第38-50页
   ·提取工艺路线的研究第38页
   ·指标成分的确定第38页
   ·粗多糖的得率测定第38-40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8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8页
     ·蒽酮-硫酸试剂的制备第38-39页
     ·葡萄糖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第39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线性关系的考察第39-40页
     ·供试品的得率的测定第40页
   ·单因素实验的筛选第40-44页
     ·料液比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第40-41页
     ·PH 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第41-42页
     ·反应时间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第42页
     ·加酶量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第42-43页
     ·温度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第43-44页
   ·星点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第44-49页
     ·星点设计第44-46页
     ·模型拟合第46-47页
       ·多元性线性拟合第46页
       ·多元性非线性拟合第46-47页
     ·响应面优化和预测第47-49页
   ·优选工艺的验证第49-50页
 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壳聚糖精制枸杞和黄精提取液第51-60页
 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51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51-59页
   ·样品的提取与评定指标第51-52页
     ·提取液的制备第51页
     ·壳聚糖溶液的配置第51-52页
     ·评定指标第52页
       ·除杂率的计算第52页
       ·多糖保留率的计算第52页
   ·单因素考察的筛选第52-55页
     ·絮凝剂加入量的考察第52-53页
     ·温度因素的考察第53页
     ·药液浓度因素的考察第53-54页
     ·PH 因素的考察第54-55页
     ·絮凝时间因素的影响第55页
   ·正交试验第55-58页
     ·正交试验及结果第55-57页
     ·最佳提取工艺重现性试验第57页
     ·普通醇沉法和壳聚糖絮凝法的比较第57-58页
   ·干燥方法的筛选第58-59页
     ·提取液的混合第58页
     ·干燥方法的比较第58-59页
     ·制备方法的验证第59页
 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复方景藿分散片的制备第60-75页
 1 仪器与材料第60页
 2 分散片处方因素研究第60-71页
   ·复方景藿分散片主药的处理第60页
   ·评价指标第60页
     ·崩解时限第60页
     ·分散均匀性第60页
   ·压片方法的筛选第60-61页
   ·压力的考察第61页
   ·辅料的筛选第61-65页
     ·填充剂的筛选第61-62页
     ·崩解剂的筛选第62-63页
     ·联合崩解剂的筛选第63-64页
       ·CMS-Na 与 PVPP 联合使用第63页
       ·CMS-Na 与 L-HPC 联合使用第63页
       ·L-HPC 与 PVPP 联合使用第63-64页
     ·粘合剂的筛选第64页
     ·崩解剂内外加法的筛选第64-65页
   ·星点设计第65-71页
     ·星点设计因素第65-66页
     ·模型分析第66-68页
       ·多元性线性拟合第66页
       ·多元性非线性拟合第66-68页
     ·响应面优化和预测第68-71页
     ·处方优选工艺的验证第71页
 3 分散片制备工艺因素研究第71-73页
   ·硬脂酸美用量的筛选第71-72页
   ·压片颗粒的药剂学特性考察第72-73页
     ·堆密度第72页
     ·休止角第72页
     ·临界相对湿度的考察第72-73页
 4 制剂处方及其工艺第73-74页
 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复方景藿分散片的质量标准研究第75-93页
 1 仪器与材料第75页
 2 性状第75页
 3 定性鉴别第75-79页
   ·红景天甘的薄层色谱鉴别第75-77页
     ·红景天苷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第75页
     ·红景天药材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75-76页
     ·红景天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76页
     ·红景天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76页
     ·照薄层色谱法第76-77页
   ·淫羊藿的薄层色谱鉴别第77页
     ·淫羊藿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第77页
     ·淫羊藿药材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77页
     ·淫羊藿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77页
     ·淫羊藿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77页
     ·照薄层色谱法第77页
   ·枸杞的薄层色谱鉴别第77-79页
     ·枸杞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第77页
     ·枸杞药材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77页
     ·枸杞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77-78页
     ·枸杞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78页
     ·照薄层色谱法第78-79页
 4 片剂项下的检查第79-80页
 5 含量测定第80-87页
   ·含量测定指标及方法的选择第80页
   ·对照品来源及纯度检查第80页
   ·样品制备的筛选第80-82页
     ·提取方法的筛选第80-81页
     ·提取溶剂的筛选第81页
     ·提取时间的筛选第81-82页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82页
   ·标准品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82-83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82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82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线性关系的考察第82-83页
   ·空白试验第83-84页
   ·稳定性试验第84-85页
   ·精密度试验第85页
   ·重复性试验第85页
   ·回收率试验第85-86页
   ·样品测定第86-87页
 6 溶出度的测定第87-89页
   ·色谱条件第87页
   ·溶出介质的选择第87-88页
   ·桨法与篮法对溶出度的影响第88页
   ·转速的影响第88页
   ·样品溶出度的测定第88-89页
 7 质量标准第89-91页
 8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结论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淫羊藿活性成分的超临界萃取工艺和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中国山水画积墨法语言分析--以龚贤绘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