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8页 |
符号说明 | 第18-1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9-63页 |
第一章 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9-37页 |
1 灭活疫苗 | 第19-21页 |
2 基因工程疫苗 | 第21-27页 |
·AIV的主要保护性蛋白 | 第21-22页 |
·基因工程疫苗的主要类型 | 第22-27页 |
·单位疫苗 | 第22-23页 |
·重组活载体疫苗 | 第23-26页 |
·DNA疫苗 | 第26页 |
·通用禽流感疫苗 | 第26-27页 |
3 我国疫苗在使用中所存在的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27-30页 |
·抗原变异 | 第27-28页 |
·宿主众多 | 第28页 |
·免疫动物的带毒现象较为严重 | 第28页 |
·疫苗的使用干扰了正常的免疫监测 | 第28-29页 |
·针对灭活疫苗 | 第28-29页 |
·针对NA异源性疫苗 | 第29页 |
·针对载体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 | 第29页 |
·鸡胚培养病毒制备疫苗的不足 | 第29-30页 |
4 小结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7页 |
第二章 免疫佐剂研究的新进展 | 第37-63页 |
1 佐剂的作用机理 | 第37-43页 |
·Th1和Th2细胞免疫应答 | 第37-38页 |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 | 第38-43页 |
·Toll样受体的识别与活化 | 第38-41页 |
·NLR受体的识别与活化 | 第41-43页 |
2 分子佐剂的研究 | 第43-47页 |
·CpG ODN | 第43-44页 |
·C3d | 第44-45页 |
·热休克蛋白(Hot shock protein) | 第45页 |
·细胞因子类佐剂 | 第45-47页 |
·白细胞介素 | 第45-46页 |
·干扰素 | 第46页 |
·集落刺激因子 | 第46-47页 |
3 佐剂研究的新方向 | 第47-53页 |
·粘膜疫苗佐剂研究 | 第47-48页 |
·大肠杆菌热不稳定内毒素(LT)和霍乱毒素(CT) | 第47页 |
·脂质体(liposome) | 第47-48页 |
·坚强芽胞杆菌(Bacillus firmus,BF) | 第48页 |
·佐剂的联合使用 | 第48-49页 |
·佐剂的安全性研究 | 第49-53页 |
·铝佐剂 | 第49-50页 |
·油佐剂 | 第50页 |
·Quil A | 第50页 |
·细菌源佐剂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63-133页 |
第三章 禽流感灭活疫苗病毒增殖方法研究与生产用种蛋质量标准控制 | 第63-79页 |
摘要 | 第63-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8页 |
·材料 | 第64-65页 |
·SPF种蛋 | 第64页 |
·非免疫种蛋 | 第64-65页 |
·制苗种毒 | 第65页 |
·注射用白油 | 第65页 |
·乳化剂 | 第65页 |
·SPF鸡、实验动物舍及隔离器 | 第6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5页 |
·方法 | 第65-68页 |
·种蛋检验 | 第65页 |
·病毒增殖试验设计 | 第65-66页 |
·禽流感灭活疫苗生产用种蛋质量控制研究 | 第66-68页 |
·禽流感灭活疫苗检验 | 第68页 |
2 结果 | 第68-76页 |
·AIV增殖方法研究 | 第68-72页 |
·不同母源抗体水平下病毒增殖方法的研究 | 第69-71页 |
·SPF种蛋与非免疫种蛋增殖病毒效果的比较 | 第71-72页 |
·生产用种蛋质量控制研究 | 第72-76页 |
·AIV灭活苗接种前种蛋利用率统计 | 第72-73页 |
·AIV灭活苗接种后种蛋收获率及效价统计 | 第73-74页 |
·AIV灭活苗成品检验 | 第74-76页 |
3 讨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
第四章 注射用白油中稠环芳烃含量检测标准和方法研究 | 第79-85页 |
摘要 | 第79-8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0-82页 |
·材料 | 第80页 |
·方法 | 第80-82页 |
·兽药典 | 第80页 |
·欧洲药典 | 第80页 |
·中石化行业标准SH/T 0409 | 第80-82页 |
2 结果 | 第82-83页 |
3 讨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第五章 不同黏度、稠环芳烃含量白油佐剂质量分析及其制备的禽流感疫苗安全性与免疫效力研究 | 第85-98页 |
摘要 | 第8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5-87页 |
·材料 | 第85-86页 |
·注射用白油佐剂 | 第85-86页 |
·禽流感灭活疫苗和诊断抗原 | 第86页 |
·SPF鸡 | 第86页 |
·SPF鸡实验动物舍及隔离器 | 第86页 |
·方法 | 第86-87页 |
·三种来源白油(LH、MC、HZ)全项检测 | 第86页 |
·效力检验 | 第86页 |
·安全性检验 | 第86页 |
·对照组 | 第86-87页 |
2 结果 | 第87-96页 |
·LH、MC、HZ来源注射用白油成分检测 | 第87页 |
·按照兽药典标准检测 | 第87页 |
·按照企业内控质量标准检测 | 第87页 |
·图5-1、图5-2、图5-3结果显示 | 第87页 |
·不同来源白油制备的禽流感灭活疫苗安全性试验 | 第87-88页 |
·胸部肌肉途径注射 | 第87-88页 |
·颈部皮下途径注射 | 第88页 |
·疫苗免疫保护效力试验结果 | 第88页 |
·对照 | 第88-96页 |
3 讨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8页 |
第六章 不同来源油佐剂制备的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持续期及保存期比较研究 | 第98-105页 |
摘要 | 第98-9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9-100页 |
·材料 | 第99页 |
·禽流感灭活疫苗和HI抗原 | 第99页 |
·SPF种蛋、SPF鸡 | 第99页 |
·SPF鸡实验动物舍及隔离器 | 第99页 |
·方法 | 第99-100页 |
·疫苗免疫持续期试验 | 第99页 |
·疫苗保存期试验 | 第99-100页 |
2 结果 | 第100-103页 |
·疫苗免疫持续期试验 | 第100-101页 |
·疫苗免疫保存期试验 | 第101-103页 |
3 讨论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5页 |
第七章 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不同品种鸡、鸭效力试验比较研究 | 第105-115页 |
摘要 | 第105-10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06-107页 |
·材料 | 第106-107页 |
·禽流感灭活疫苗和HI抗原 | 第106页 |
·试验动物 | 第106-107页 |
·方法 | 第107页 |
·商品肉鸡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 第107页 |
·祖代蛋雏鸡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 第107页 |
·父母代蛋种鸡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 第107页 |
·商品肉鸭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 第107页 |
·商品蛋鸭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 第107页 |
2 结果 | 第107-112页 |
·商品肉鸡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 第107-108页 |
·商品蛋雏鸡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 第108-109页 |
·父母代蛋种鸡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 第109-110页 |
·商品肉鸭、蛋鸭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 第110-112页 |
3 讨论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5页 |
第八章 黏度计替代刻度吸管法检测禽流感灭活疫苗黏度标准研究 | 第115-133页 |
摘要 | 第115-11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16-119页 |
·材料 | 第116页 |
·试验疫苗 | 第116页 |
·检测仪器、用具 | 第116页 |
·方法 | 第116-119页 |
·试验分组 | 第116-117页 |
·刻度吸管法检测黏度 | 第117页 |
·BROOKFILD粘度计检测黏度 | 第117-118页 |
·NDJ-1型旋转式粘度计 | 第118-119页 |
2 结果 | 第119-128页 |
·不同运动黏度白油佐剂制备的禽流感灭活疫苗黏度比较 | 第119页 |
·不同工艺配方制备的重组AIV灭活疫苗黏度比较 | 第119页 |
·不同来源重组AIV灭活疫苗黏度比较 | 第119-120页 |
·不同来源重组AIV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黏度比较 | 第120页 |
·相同来源10批次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苗黏度比较 | 第120-126页 |
·BROOKFILD粘度计和NDJ-1型旋转式粘度计检测疫苗粘度精确性分析 | 第126页 |
·油乳剂疫苗黏度检测刻度吸管法和黏度计法的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126-128页 |
·回归关系的显著性检验 | 第128页 |
3 讨论 | 第128-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3页 |
全文总结 | 第133-135页 |
创新点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