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

文化建筑综合体交往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2页
   ·研究的背景第12-13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研究对象及范围第14-15页
     ·研究对象第14-15页
   ·研究现状第15-28页
     ·理论研究现状第15-19页
     ·实践研究现状第19-28页
       ·国外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发展第19-22页
       ·本文所涉及国外文化建筑综合体实践汇总第22页
       ·国内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发展第22-26页
       ·文中所涉及国内文化建筑综合体实践汇总第26-28页
   ·研究方法第28-30页
     ·文献阅读法第28页
     ·实地调研第28页
     ·设计实践第28-29页
     ·归纳比较法第29-30页
   ·研究框架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二章 文化建筑综合体交往空间概述第32-51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定义及历史概述第32-34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相关定义第32-33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特征第33-34页
     ·社会交往相关理论及其概念理解第34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交往空间概述第34-40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的交往行为第34-35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空间结构的组成第35-36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交往空间的界定及要素第36-37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交往空间的功能特征第37-38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交往空间的内涵与外延第38-40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交往空间的类型第40-41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交往空间分类第40-41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交往空间设计原则第41-45页
     ·人性化原则第41-42页
     ·连续性原则第42-44页
     ·多元化原则第44-45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交往空间涉及层面第45-46页
     ·宏观——基于城市空间层面第45页
     ·中观——基于建筑单体或集群建筑层面第45页
     ·微观——基于局部空间层面第45-46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交往空间发展趋势第46-50页
     ·室内外交往空间一体化趋势第46-47页
     ·公共交往空间城市化趋势第47-48页
     ·公共交往空间多样化趋势第48-49页
     ·公共交往空间街道化趋势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文化建筑综合体外部交往空间设计策略研究第51-73页
   ·宏观层面——文化建筑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第51-65页
     ·外部交往空间的空间特征分析第51-52页
     ·外部交往空间的形态界定第52-54页
     ·外部交往空间的构成要素第54-63页
     ·外部交往空间功能组织第63-65页
   ·中观层面——外部交往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连续性设计第65-68页
     ·与城市步行体系的结合第66页
     ·立体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衔接第66-67页
     ·城市开放空间的延续第67-68页
     ·微观层面——文化建筑综合体外部交往空间表现类型第68-69页
     ·城市街道第69页
     ·下沉庭院及广场第69页
     ·空中平台第69页
     ·屋顶花园第69页
   ·案例分析——以顺德北滘镇文化中心外部交往空间设计策略第69-72页
     ·概况第69-71页
     ·人性化的外部交往空间第71-72页
     ·外部交往空间界面设计第72页
     ·外部交往空间功能组织第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文化建筑综合体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策略研究第73-94页
   ·宏观层面——文化建筑综合体内部交往空间与城市形态、城市交通的衔接第73-86页
     ·内部交往空间特征分析第73-75页
     ·内部交往空间结构组织模式第75-82页
     ·内部交往空间界面设计——场所感的营造第82-86页
   ·中观层面——文化建筑综合体内部交往空间功能要素的组织第86-90页
     ·内部交往空间功能组织原则第86-87页
     ·内部交往空间功能多义转化第87-88页
     ·内部交往空间一体化设计第88-90页
   ·微观层面——文化建筑综合体内部交往空间界面设计及表现类型第90-91页
     ·公共门厅第90页
     ·中庭第90页
     ·竖向交通第90-91页
     ·其它第91页
   ·案例分析——以清华大学百年讲堂内部交往空间界面设计为例第91-93页
     ·项目概况第91-92页
     ·建筑形态及内部交往空间形态第92页
     ·内部交往空间界面设计第92-93页
     ·内部交往空间功能组织第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五章 案例分析文化建筑综合体交往空间的设计策略——以南阳文化中心为例第94-105页
   ·基于研究的设计例证概述第94-97页
     ·工程概况第95页
     ·设计定位第95-97页
     ·设计构思第97页
   ·南阳文化中心外部交往空间分析第97-100页
     ·外部交往空间与城市空间秩序分析第98页
     ·从城市界面到外部交往空间的延续性分析第98-99页
     ·外部交往空间流动性分析第99-100页
   ·南阳文化中心内部交往空间分析第100-104页
     ·内部交往空间结构组织分析第100-101页
     ·内部交往空间界面设计——古都汉韵的营造第101-103页
     ·内部人性化交往空间分析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05页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附件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老城区环境整治研究--以荔湾区荔枝湾环境整治为例
下一篇:高架候车式铁路客运站商业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