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以河北省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2章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概述 | 第15-21页 |
|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内涵 | 第15页 |
|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 ·行政组织扁平化理论 | 第15-16页 |
| ·增长极理论 | 第16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6页 |
| ·城乡统筹理论 | 第16-17页 |
|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动因 | 第17-19页 |
| ·市管县财政体制的弊端 | 第17-18页 |
|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新要求 | 第18-19页 |
| ·政府层级和区划调整的国际经验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 第3章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模式分析 | 第21-31页 |
| ·浙江模式 | 第21-25页 |
| ·浙江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形成 | 第21-22页 |
| ·浙江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浙江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优势 | 第23-24页 |
| ·浙江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 | 第24-25页 |
| ·海南模式 | 第25-27页 |
| ·海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形成 | 第25页 |
| ·海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优势 | 第25-26页 |
| ·海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 第26-27页 |
| ·湖北模式 | 第27-30页 |
| ·湖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形成 | 第28页 |
| ·湖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 | 第28-30页 |
| ·湖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河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现状 | 第31-40页 |
| ·河北省的区位经济概况 | 第31页 |
| ·河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进程 | 第31-33页 |
| ·开展扩权强县试点 | 第31-32页 |
| ·全面推开扩权 | 第32页 |
| ·财政直管试点不断推进 | 第32-33页 |
| ·河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内容 | 第33-35页 |
| ·财政收入划分 | 第33-34页 |
| ·财政支出责任界定 | 第34页 |
| ·体制基数核定 | 第34-35页 |
| ·财政管理方式 | 第35页 |
| ·其他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 第35页 |
| ·河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 第35-36页 |
| ·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 第35页 |
| ·增强了基本公共服务职能 | 第35-36页 |
|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第36页 |
| ·河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 ·省级政府管理难度加大 | 第36-37页 |
| ·市对县的支持力度减弱 | 第37页 |
| ·省、市对县的监督缺位 | 第37-38页 |
| ·垂直管理部门权责不清 | 第38页 |
| ·财政管理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脱节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5章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40-45页 |
|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 第40-41页 |
| ·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40页 |
| ·公平公正的原则 | 第40页 |
| ·稳步推进的原则 | 第40-41页 |
| ·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 第41-44页 |
| ·渐进调整行政区划 | 第41-42页 |
| ·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 | 第42页 |
| ·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 第42-43页 |
| ·完善垂直管理体制 | 第43页 |
| ·完善监督机制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