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全球气候变化 | 第11-13页 |
·森林生态系统在缓解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技术路线 | 第19-23页 |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气候水文 | 第20页 |
·植被状况 | 第20-21页 |
·土壤 | 第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生物量研究 | 第23-30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标准地设置 | 第23页 |
·生物量测定 | 第23-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乔木层生物量 | 第27页 |
·灌木层、草本层及枯枝落叶层生物量 | 第27-29页 |
·讨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植物含碳率分析 | 第30-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30页 |
·含碳率的测定 | 第30页 |
·研究结果 | 第30-32页 |
·乔木层含碳率 | 第30-31页 |
·主要灌木树种含碳率 | 第31-32页 |
·各森林类型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含碳率 | 第32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五章 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 | 第34-40页 |
·研究方法 | 第34页 |
·研究结果 | 第34-38页 |
·乔木层碳密度 | 第34-37页 |
·各森林类型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碳密度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五种森林类型碳密度 | 第38页 |
·五种林类型不同径级的碳储量 | 第38页 |
·碳储量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的分布 | 第38-39页 |
·五种森林类型的固碳能力 | 第39-4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建议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