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浩西地区潜三、四段构造特征及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6-15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6-11页 |
·研究区现状 | 第6-8页 |
·研究理论现状 | 第8-10页 |
·研究方法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完成的工作的量 | 第13-14页 |
·主要认识及创新成果 | 第14-15页 |
·主要认识 | 第14页 |
·创新成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地质概况 | 第15-22页 |
·区域地层 | 第15-18页 |
·白垩系(K) | 第17页 |
·古近系(E) | 第17-18页 |
·区域构造格局 | 第18-19页 |
·油藏特征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划分层序地层 | 第22-33页 |
·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22-27页 |
·层序地层划分及层序界面的识别 | 第22-24页 |
·长期层序界面的识别 | 第24-25页 |
·中期旋回界面的识别 | 第25-26页 |
·短期旋回界面的识别 | 第26-27页 |
·地层格架特征 | 第27-33页 |
·剖面一(纵向剖面,如图3-4) | 第28-30页 |
·剖面二(横向剖面,如图3-5) | 第30-33页 |
第四章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 | 第33-51页 |
·构造背景 | 第33-36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33-34页 |
·凹陷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的迁移 | 第34-35页 |
·区域断层分布特征 | 第35-36页 |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 第36-41页 |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方法 | 第36-38页 |
·反射界面特征 | 第38-41页 |
·地震构造解释 | 第41-48页 |
·断层识别 | 第41-42页 |
·断层组合 | 第42-43页 |
·潜四构造特征 | 第43-45页 |
·潜三构造特征 | 第45-48页 |
·构造特征总结 | 第48-49页 |
·构造解释精度 | 第49页 |
·构造成图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 | 第51-60页 |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 第51-55页 |
·烃源岩因素 | 第51-53页 |
·沉积相因素 | 第53-54页 |
·盖层因素 | 第54页 |
·构造和断层的封堵因素 | 第54-55页 |
·生储盖配置因素 | 第55页 |
·构造特征对油气藏的控制 | 第55-60页 |
·构造对烃源岩发育分布的控制 | 第55-56页 |
·构造圈闭特征 | 第56-59页 |
·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在参加科研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