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杨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和起源 | 第12-13页 |
·我国杨树资源概况 | 第13-14页 |
·四川乡土杨树资源概况 | 第14页 |
·杨属植物在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分子标记技术概述 | 第17页 |
·ITS序列的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ITS序列的概述 | 第17-18页 |
·基于ITS序列的研究 | 第18-21页 |
(1) ITS序列在菌类方面的研究 | 第18-19页 |
(2) ITS序列在非杨属植物方面的研究 | 第19-20页 |
(3) ITS序列在杨属植物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21-24页 |
·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概述 | 第21-22页 |
·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22页 |
·ISSR在杨属植物中的研究概况 | 第22-24页 |
2 四川乡土杨属植物的ISSR分析 | 第24-40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4-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30页 |
·总D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总DNA的定性与定量检测 | 第27页 |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的优化 | 第27-28页 |
·引物筛选 | 第28-29页 |
·PCR扩增产物检测 | 第29页 |
·ISSR谱带记录与分析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DNA检测 | 第30页 |
·ISSR反应体系 | 第30-32页 |
·模板浓度对ISSR扩增的影响 | 第31页 |
·引物浓度对ISSR扩增的影响 | 第31页 |
·ISSR反应程序-----退火温度 | 第31-32页 |
·优化的PCR反应体系 | 第32页 |
·优化的PCR反应程序 | 第32-33页 |
·ISS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 | 第33-34页 |
·聚类分析 | 第34-37页 |
·讨论 | 第37-40页 |
·杨属植物总DNA提取 | 第37页 |
·聚类分析 | 第37-40页 |
3 四川乡土杨属植物的ITS序列分析 | 第40-4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0-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引物 | 第41页 |
·杨树基因组总DNA提取和检测(参见2.1.2.1和2.1.2.2) | 第41页 |
·ITS1和ITS2序列区的扩增 | 第41-42页 |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42-43页 |
·PCR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与序列的整理 | 第42-43页 |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DNA检测(参见2.2.1) | 第43页 |
·PCR扩增效果检测 | 第43页 |
·序列分析 | 第43-44页 |
·构建系统发育树 | 第44-47页 |
·最大简约树(Maximum Parsimony tree)的构建 | 第45-46页 |
·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NJ)构建系统发育树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杨属植物总DNA提取 | 第47-48页 |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 第48-49页 |
4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Ⅰ 30个杨树样本ISSR相似性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