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紧凑城市理论对城市规划的启发--以北京市新城建设为例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8页
1 绪论第8-13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9-10页
     ·研究内容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第10-12页
     ·研究目标第10-11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3-18页
   ·相关基础理论第13-15页
     ·田园城市与卫星城镇第13-14页
     ·"广亩城市"第14页
     ·有机分散理论第14-15页
     ·空间动力学的演变模式第15页
   ·相关概念第15-17页
     ·城市边缘区第15-16页
     ·郊区化第16页
     ·新城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3 "紧凑城市"理论体系第18-36页
   ·紧凑城市理论的兴起第18-19页
     ·紧凑城市理论的起源第18页
     ·紧凑城市理论的发展第18-19页
   ·紧凑城市理论兴起的原因——城市蔓延第19-26页
     ·城市蔓延的含义与动力第19-23页
     ·城市蔓延的特征第23-24页
     ·城市蔓延实例——洛杉矶第24-26页
   ·紧凑城市理论的核心第26-29页
     ·城市适度紧凑第26-28页
     ·用地功能混合第28-29页
     ·提倡公共交通和步行第29页
   ·紧凑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第29-32页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29-31页
     ·紧凑城市的可持续性第31-32页
   ·紧凑城市的空间形态第32-35页
     ·城市空间形态第32页
     ·"分散化的集中"(Decentralized Concentration)第32-34页
     ·公交导向的发展——TOD模型(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紧凑城市理论应用的案例研究第36-44页
   ·香港的紧凑发展第36-39页
     ·建成区的高密度发展第36-37页
     ·公共交通的广泛使用第37-38页
     ·新市镇的建设第38-39页
   ·斯德哥尔摩"城市村庄"建设第39-41页
   ·伦敦的绿带政策及PTAL规划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5 实际案例分析——北京市新城建设第44-65页
   ·北京市的背景介绍第44页
   ·北京城市扩张的现状第44-49页
     ·"分散集团"发展模式的失败第44-46页
     ·北京市的蔓延特征第46-49页
   ·北京城市扩张的原因分析第49-52页
     ·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第50页
     ·大规模简单的功能分区第50-51页
     ·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第51-52页
   ·北京新城建设的现状第52-56页
     ·理论依据——"葡萄串"模式第52页
     ·注重城市副中心建设第52-54页
     ·新城规划建设的思路第54-55页
     ·新城开发建设的问题第55-56页
   ·紧凑城市理念下的北京新城建设原则第56-63页
     ·适度紧凑发展原则第57-59页
     ·公交、步行优先原则第59-61页
     ·用地功能混合原则第61-62页
     ·自给自足原则第62-63页
     ·政策先行原则第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6 总结第65-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详细摘要第70-72页
ABSTRACT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年友好型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系统论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研究--以常山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