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4页 |
一、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页 |
(一)相关区域概念 | 第10页 |
(二)其它概念 | 第10页 |
三、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 货币政策效果区域差异相关理论 | 第14-19页 |
第一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 | 第14-16页 |
一、 最优货币区理论概述 | 第14页 |
二、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 | 第14-15页 |
三、 对本文的借鉴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第16-19页 |
一、 货币观 | 第16-17页 |
二、 信用观 | 第17页 |
三、 结论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货币政策对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影响的差异分析 | 第19-31页 |
第一节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历程 | 第19-21页 |
一、 1984-1997年从紧的货币政策 | 第19页 |
二、 1998-2002年宽松的货币政策 | 第19-20页 |
三、 2003-2008年稳健的货币政策 | 第20页 |
四、 2009-2011年宽松的货币政策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货币政策对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分析 | 第21-28页 |
一、 货币政策对环渤海和长三角消费影响的差异分析 | 第23-24页 |
二、 货币政策对环渤海和长三角投资影响的差异分析 | 第24-26页 |
三、 货币政策对环渤海和长三角净出口影响的差异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节 货币政策对环渤海和长三角贷款投放影响的差异分析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环渤海和长三角货币政策效果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 第31-43页 |
第一节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31页 |
第二节 实证模型与检验 | 第31-41页 |
一、 平稳性检验 | 第31-33页 |
二、 协整检验 | 第33-34页 |
三、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34-36页 |
四、 VAR模型 | 第36-39页 |
五、 脉冲响应分析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基本结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环渤海和长三角货币政策效果区域性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43-50页 |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环境的差异 | 第43-46页 |
一、 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 | 第43-45页 |
二、 市场化程度的区域差异 | 第45-46页 |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中介的区域差异 | 第46-48页 |
一、 区域金融总量的差异 | 第46-47页 |
二、 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 | 第47-48页 |
第三节 传导受体的区域差异 | 第48-50页 |
一、 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区域差异 | 第48-49页 |
二、 居民消费行为的区域差异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第50-55页 |
第一节 消除传导机制各部分的区域差异 | 第50-53页 |
一、 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 第50-51页 |
二、 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 第51-52页 |
三、 区域居民储蓄行为差异调整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实行统一货币政策的部分差别化操作 | 第53-55页 |
一、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差别化操作 | 第53-54页 |
二、 再贴现的差别化操作 | 第54页 |
三、 再贷款的差别化操作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
详细摘要 | 第60-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