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性能和传感器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共轭聚合物发展概述第11-14页
     ·共轭聚合物结构特点和分类第11-12页
     ·聚噻吩类共轭聚合物第12-13页
     ·聚芴类共轭聚合物第13页
     ·聚对苯撑乙烯类共轭聚合物第13页
     ·聚对苯撑乙炔类共轭聚合物第13-14页
   ·共轭聚合物的应用第14-20页
     ·共轭聚合物在有机/高分子发光二极管领域的应用第14-15页
     ·共轭聚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第15页
     ·化学生物传感器第15-20页
   ·基于共轭聚合物的传感器的机理第20页
     ·分子内能量转移(激子迁移)机理第20页
     ·分子间能量传递机理第20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20-23页
第二章 分子识别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化学传感器的构建第23-47页
   ·实验部分第23-25页
     ·主要仪器第23-24页
     ·主要试剂第24-25页
   ·非水溶性聚芴/聚对二乙烯基苯 P1 的合成第25-27页
     ·单体 2,7-二溴-9,9-二(3’-(N, N’-二甲氨基)丙基)-芴的合成第25页
     ·对二乙烯基苯单体的合成第25-26页
     ·非水溶性聚芴/聚对二乙烯基苯 P1 的合成第26-27页
   ·水溶性聚芴/聚对二乙烯基苯 P2 的合成第27页
   ·分子印迹溶胶凝胶膜的制备第27-28页
   ·聚芴衍生物的性能及荧光传感器的构建第28-41页
     ·聚合物合成的表征第28-32页
     ·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第32-35页
     ·聚合物的导电性能测定第35-38页
     ·基于 P2 的荧光传感器的构建第38页
     ·最佳条件的选择第38-39页
     ·分析性能第39-40页
     ·样品测定第40-41页
     ·机理初探第41页
   ·基于敌百虫分子印迹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第41-44页
     ·分子印迹溶胶凝胶膜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1-43页
     ·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第43-44页
   ·结论第44-47页
第三章 新型聚芴衍生物的合成与电致发光传感器的构建第47-63页
   ·实验部分第48-50页
     ·主要仪器第48页
     ·主要试剂第48-50页
   ·聚合物 2,7-二溴-9,9-二(3’-(N, N’-二甲氨基)丙基)-芴的合成第50-55页
     ·N, N′-2(叔丁氧羰基)-1,4-二氨基苯的合成第50页
     ·N, N′-2(叔丁氧羰基)-1,4-二氨基-2,5-2(三甲基硅烷基)苯的合成第50-51页
     ·N, N′-2(叔丁氧羰基)-1,4-二氨基-2,5-2 溴苯的合成第51-52页
     ·1,4-二溴对苯二胺的合成第52页
     ·2,7-二溴-9,9-二(3′-(N, N′-二甲氨基)丙基)-芴的合成第52-53页
     ·对二乙烯基苯的合成第53-54页
     ·聚芴衍生物的合成第54-55页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55-56页
   ·分析应用第56-61页
     ·免疫传感器的构建第56-57页
     ·免疫传感器的表征第57-58页
     ·最佳电化学条件的选择第58-59页
     ·分析性能第59-60页
     ·重现性实验第60页
     ·血样检测第60-61页
   ·机理初探第61页
   ·结论第61-63页
第四章 新型含苯撑结构化合物的合成与荧光传感器的构建第63-79页
   ·实验部分第63-65页
     ·主要仪器第63-64页
     ·主要试剂第64-65页
   ·4,4-(2,5-二甲氧基-1,4 苯撑)二(2,1-乙炔基)二苯甲酸的合成第65-67页
     ·化合物 1,4-二碘-2,5-二甲氧基苯的合成第65页
     ·1,4-二甲氧基-2,5-二(三甲基硅基乙炔)苯的合成第65-66页
     ·化合物 1,4-二乙炔基-2,5-二甲氧基苯的合成第66页
     ·化合物 1,4-二(对乙炔基苯甲酸甲酯)-2,5-二甲氧基苯的合成第66-67页
     ·化合物 1.4-二(对乙炔基苯甲酸)-2,5-二甲氧基苯(p-酸)的合成第67页
     ·p 酸的改性第67页
   ·结果与讨论第67-73页
     ·P 酸的红外核磁表征第68-71页
     ·P 酸的光学性能第71-72页
     ·改性后 P 酸的表征第72-73页
   ·分析应用第73-76页
     ·免疫传感器的构建第73-74页
     ·最佳检测条件的选择第74页
     ·分析性能第74-76页
     ·重现性实验第76页
     ·血样检测第76页
   ·机理初探第76页
   ·结论第76-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致谢第85-87页
附录第87-89页
 一、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88页
 二、在校期间公开的发明专利第88页
 三、在校期间参加的项目第88页
 四、在校期间获奖情况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候变化对漳卫南流域水资源安全影响研究
下一篇:二氮杂四氢吡咯[3,4,0]吡啶-3,4-二酮类及N,N,N,N-四丁基-3-氧-戊二酰胺萃取重金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