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前言 | 第11-22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实际意义 | 第12-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2-14页 |
·实际意义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个人见解 | 第16-22页 |
·竞技舞龙运动相关概念以及新规则、套路创编的界定 | 第16-17页 |
·关于舞龙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方面 | 第17-18页 |
·关于舞龙运动的发展战略及其发展趋势研究方面 | 第18页 |
·关于舞龙与美学方面 | 第18-19页 |
·关于舞龙运动技术分析方面 | 第19-20页 |
·有关对竞技舞龙自选套路的编排研究 | 第20页 |
·个人见解 | 第20-22页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2页 |
·观察法 | 第22-23页 |
·访谈法 | 第23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23-24页 |
3 新旧规则变化研究 | 第24-29页 |
·评分标准的变化 | 第24-25页 |
·难度级别的变化 | 第25-26页 |
·时间的变化 | 第26-27页 |
·舞龙器材标准的变化 | 第27-29页 |
4 新规则修订下竞技舞龙的发展趋势 | 第29-35页 |
·更加贴近项目特色—明确提出了“龙形”和“龙神” | 第29-32页 |
·形态美包括:简单同一美、对称均衡美、对比调和美、节奏韵律美、多样统一性美、联想意境美 | 第29-31页 |
·神态美包括:龙体的神态美、人体的神态美 | 第31-32页 |
·规则增加了艺术表现分提高了竞技舞龙项目的艺术性 | 第32-33页 |
·规则对套路创编提出要求提高了竞技舞龙的观赏性 | 第33页 |
·难度动作分值的加大提高了竞技舞龙的竞技观赏性 | 第33-34页 |
·创新难度分值的加大彰显了竞技舞龙的创新性 | 第34-35页 |
5 新规则实施下竞技舞龙的套路创编 | 第35-50页 |
·新规则实施下竞技舞龙套路创编的基本指导思想 | 第35-37页 |
·熟悉最新比赛规则 | 第36页 |
·针对队伍自身特点 | 第36-37页 |
·展现民族地域特色 | 第37页 |
·遵循舞龙美学原理 | 第37页 |
·新规则实施下竞技舞龙套路创编原则的运用 | 第37-39页 |
·创新性原则 | 第37-38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38页 |
·竞技性原则 | 第38-39页 |
·针对性原则 | 第39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39页 |
·新规则实施下竞技舞龙套路创编内容的运用 | 第39-41页 |
·套路主题创新 | 第39-40页 |
·动作表现形式的创编 | 第40页 |
·音乐的创新 | 第40-41页 |
·服装款式、色彩与龙具色彩搭配的创新 | 第41页 |
·新规则实施下竞技舞龙套路创编方法的运用 | 第41-43页 |
·整体法 | 第41-42页 |
·分割法 | 第42页 |
·移植法 | 第42页 |
·综合法 | 第42-43页 |
·新规则实施下竞技舞龙套路创编过程、步骤 | 第43-47页 |
·准备阶段——整体设想 | 第43-45页 |
·实施阶段——分组设计 | 第45-47页 |
·完善阶段——整体协调 | 第47页 |
·案例分析—以第六届农运会云南代表队舞龙自选套路分析 | 第47-50页 |
6 结论 | 第50-51页 |
7 建议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