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荔枝题材与意象文学研究--以汉—宋为考察中心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前言第7-9页
第一章 唐前荔枝——文学的淡薄与历史的丰富第9-16页
 第一节 荔枝——文学描绘中的单色调第9-11页
 第二节 荔枝——历史载记中的多色调第11-16页
  一, 荔枝植物特性多重展现第12页
  二, 荔枝的多重身份第12-14页
  三, 荔枝的多重功用第14页
  四, 荔枝形象、价值判断的多样化第14-16页
第二章 唐代荔枝文学的发展第16-24页
 第一节 唐代荔枝文学发展状况概览第16-17页
 第二节 唐代荔枝文学发展脉络第17-24页
  一, 初唐:荔枝意象在唐诗的首次出现,比兴寄托的张九龄《荔枝赋》第17-18页
  二, 盛唐:杜甫;政治内涵的注入,文化的影响第18页
  三, 中唐:蜀地荔枝兴盛一时,白居易闲适中的“荔枝”第18-20页
  四, 晚唐五代:荔枝与贵妃,一种咏荔模式的定型,福建荔枝兴起,《花间集》与西蜀荔枝第20-23页
  五, 总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宋代荔枝文学第24-45页
 第一节 宋代荔枝文学的繁盛状况第24-26页
  一, 各种文体的荔枝题材创作第24-25页
  二, 荔枝组诗创作第25页
  三, 荔枝品种赋咏第25-26页
  四, 其他第26页
 第二节 荔枝珍果、仙果形象的形成第26-34页
  一, 荔枝珍果形象——锦囊玉液相浑沦,百果让作东南元第26-27页
  二, 荔枝仙果形象——仙果移从海上山,露华供夜鹤分丹第27-34页
 第三节 荔枝题材诗歌的半壁江山——唱和步韵之作第34-40页
  一, 六种形式第34-37页
  二, 三个结论第37-40页
 第四节 荔枝文学的“汤浅现象”——福建荔枝文学的兴起第40-45页
  一, 福建荔枝文学的繁盛第40页
  二, 福建荔枝文学兴起的原因第40-45页
第四章 荔枝文学代表作家个案研究——以唐代为中心第45-64页
 第一节 岭南印记、感遇情结投射下的张九龄《荔枝赋》第45-49页
  一, 岭南印记第45-46页
  二, 感遇情结,“物与”情怀第46-48页
  三, 岭南印记、感遇情结下的《荔枝赋》第48-49页
  四, 赘言第49页
 第二节 莫遣诗人说功过,且随香草附骚经——杜甫、杜牧第49-58页
  一, 杜甫第49-55页
  二, 杜牧第55-58页
  三, 赘言第58页
 第三节 荔枝审美多样化的开拓者——白居易第58-64页
  一, 开士大夫赠送荔枝之先河,此风气在宋代蔚为大观第59页
  二, 蜀地荔枝及其易腐生物特性的准确描绘第59-60页
  三, 荔枝审美的提升第60-61页
  四, 亲与其事,核种荔枝第61-62页
  五, 荔枝花,荔枝果与牡丹花,不兼美第62-63页
  六, 赘言第63-64页
结语第64-65页
征引文献第65-70页
后记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回族民歌研究
下一篇:《漢書》汲古閣本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