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生物质气流床气化的动力学模拟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1 绪论第9-22页
   ·引言第9-11页
   ·生物质能的介绍第11-13页
     ·生物质能的概念及特点第11-12页
     ·生物质资源的分类第12页
     ·我国生物质资源第12-13页
   ·生物质能的利用第13-17页
     ·生物质能的利用技术第13-14页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现状第14-16页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前景第16-17页
   ·本文研究背景第17-20页
     ·生物质液化简介第17-19页
     ·气流床气化技术特点第19-20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0-22页
2 生物质气化技术综述第22-35页
   ·生物质气化技术分类第22-24页
     ·按气化介质的分类第22-23页
     ·按气化设备分类第23-24页
   ·气流床气化研究现状第24-29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4-2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7-29页
   ·生物质气化模型研究综述第29-34页
     ·热力学平衡模型第29-31页
     ·动力学模型第31-32页
     ·ASPEN PLUS模型第32-34页
     ·神经网络模型第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生物质气化模型的建立第35-47页
   ·引言第35页
   ·生物质气化物理化学原理第35-38页
     ·热解过程第35-36页
     ·氧化反应过程第36-37页
     ·还原反应过程第37-38页
   ·模型建立的初始条件第38-40页
     ·气固非催化反应模型简介第38-39页
     ·模型建立的假设第39-40页
   ·热裂解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气化模型的建立第41-45页
     ·气固非均相反应第41-43页
     ·气体均相反应第43-44页
     ·气化模型方程组建立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第47-65页
   ·模型的计算第47-48页
   ·气化参数的影响第48-57页
     ·停留时间的影响第48-50页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0-53页
     ·水蒸气量的影响第53-57页
   ·不同气化模式的比较研究第57-62页
     ·不同气化模式第57-59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9-62页
   ·本章小结第62-65页
5 模拟结果的实验验证第65-78页
   ·引言第65页
   ·实验设备介绍第65-71页
     ·气化炉主要参数第65页
     ·给料系统第65-68页
     ·蒸汽发生器第68-69页
     ·氧气预热器第69-70页
     ·检测设备第70-71页
   ·实验过程简介第71-72页
     ·实验步骤第71页
     ·气化评定指标第71-72页
   ·实验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第72-76页
     ·气化反应温度的影响第72-75页
     ·S/B的影响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6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78-81页
   ·全文工作总结第78-80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80-81页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情况第81-82页
附录 部分计算程序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燃水煤浆旋风炉设计及再燃室传热流动研究
下一篇:大容量人血小板冷冻干燥保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