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炼炉硫含量预报模型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精炼炉(LF炉)概述 | 第9页 |
| ·精炼炉氧含量预报模型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精炼炉硫含量预报模型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课题意义及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精炼炉脱氧脱硫原理 | 第13-21页 |
| ·脱氧方式 | 第13页 |
| ·终点氧含量的组成 | 第13-14页 |
| ·精炼炉脱硫方式 | 第14-15页 |
| ·脱硫反应的热力学 | 第15-21页 |
| ·硫容量 | 第16-17页 |
| ·硫的分配比与硫容量的关系 | 第17-18页 |
| ·脱硫率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终点氧含量预报模型的建立 | 第21-31页 |
| ·终点氧含量智能建模 | 第21-26页 |
| ·支持向量机简介 | 第21-22页 |
| ·支持向量机原理 | 第22-25页 |
| ·核函数 | 第25-26页 |
| ·SVM参数及其选择方法 | 第26-27页 |
| ·粒子群(PSO)算法原理 | 第27-28页 |
| ·基于PSO的SVM参数调整法 | 第28-31页 |
| ·参数选择的评价标准-推广能力估计 | 第28-29页 |
| ·基于PSO的SVR参数调整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终点硫含量预报模型的建立 | 第31-51页 |
| ·终点硫含量预报机理模型 | 第31-41页 |
| ·硫容量数学模型 | 第31-36页 |
| ·渣钢间硫的分配比数学模型 | 第36-37页 |
| ·硫的活度系数 | 第37页 |
| ·终点硫含量 | 第37页 |
| ·终点硫含量预报的机理模型 | 第37-41页 |
| ·终点硫含量预报智能模型 | 第41-43页 |
| ·RBF网络的基本结构 | 第41-42页 |
| ·RBF网络的构建和学习方法 | 第42-43页 |
| ·终点硫含量预报混合模型 | 第43-46页 |
| ·混合模型分析 | 第43-45页 |
| ·混合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 ·硫含量动态预报模型 | 第46-49页 |
| ·理论基础 | 第46-47页 |
| ·基本假设 | 第47页 |
| ·脱硫动力学模型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硫含量预报模型的仿真 | 第51-61页 |
| ·硫、氧含量预报模型结构 | 第51-53页 |
| ·氧含量预报的输入 | 第51-52页 |
| ·硫含量预报的输入 | 第52-53页 |
| ·氧含量预报仿真 | 第53-56页 |
| ·硫含量预报仿真 | 第56-6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总结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