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论文--海洋沉积论文

多核素示踪近代环境演变在河口沉积物中的记录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研究背景和科学意义第13-15页
   ·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及其应用第15-18页
     ·~7Be的来源及应用第15页
     ·~(210)Pb的来源及应用第15-16页
     ·~(137)Cs的来源及应用第16-17页
     ·~(228)Th的来源及应用第17-18页
   ·研究现状第18-19页
   ·本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第19-21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研究目标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实验设计第21-30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1-23页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23-25页
     ·沉积物柱状样(表泥)的采集与处理第23页
     ·大气沉积核素的采集与处理第23-24页
     ·水体中溶解态、颗粒态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第24-25页
   ·样品的测量与数据分析第25-30页
     ·粒度的测量第25页
     ·核素的测量第25-30页
第三章 崇明东滩表层沉积物粒度及核素活度变化规律第30-43页
   ·季节尺度的粒度、核素分布规律第30-39页
     ·崇明东滩中断面表层沉积物组成、粒度及所含核素的季节变化第30-34页
     ·崇明东滩南断面表层沉积物组成、粒度及所含核素的季节变化第34-36页
     ·崇明东滩北断面表层沉积物组成、粒度及所含核素的季节变化第36-39页
   ·沉积物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核素、粒度分布规律第39-41页
     ·沉积物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粒度分布规律第39-40页
     ·沉积物中核素的空间变化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崇明东滩潮滩演变的时空变化规律第43-59页
   ·历史演变与现状第43-44页
   ·研究方法介绍第44-45页
   ·基于大气沉降核素~7Be研究崇明东滩丰水期的沉积速率第45-53页
     ·研究区域第46页
     ·结论第46-47页
     ·讨论第47-53页
       ·水动力环境因素探讨第47-48页
       ·崇明东滩沉积物中~7Be的沉积通量与大气沉降通量的比较第48-49页
       ·基于GIS方法研究崇明东滩岸线的演变第49-50页
       ·基于Ecom-si模型模拟长江口水动力环境第50-51页
       ·基于RTK技术研究崇明东滩丰水期沉积速率第51-53页
   ·利用~(210)Pb_(ex)研究崇明东滩冲淤状况第53-59页
     ·~(210)Pb_(ex)在短柱样中的记录第53-54页
     ·崇明东滩长时间尺度沉积速率研究第54-59页
       ·北断面长柱样(N)分析第54-55页
       ·中断面长柱样(M)分析第55-56页
       ·南断面长柱样(S)分析第56-59页
第五章 中国东、黄海近海陆架沉积速率研究第59-66页
   ·科学意义第59页
   ·数据分析第59-65页
     ·数据来源第59页
     ·采样区域和结果第59-64页
     ·分析与讨论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历史环境事件在沉积物柱样中的记录探讨第66-81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66-67页
   ·沉积物柱样中~(210)Pb_(ex)活度-深度曲线类型第67-80页
     ·恒定通量型第67-71页
       ·理想衰变型第67-69页
       ·均匀扰动型第69-71页
     ·通量改变型第71-79页
       ·~(210)Pb_(ex)活度低值在沉积物柱样中的记录第71-73页
       ·活度高值在沉积物柱样中的记录第73-76页
       ·分段型曲线第76-79页
     ·侵蚀型曲线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结论第81-82页
   ·不足与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2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全球变化的月基对地观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多源卫星数据的光谱带宽和空间尺度对水色参数遥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