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21页 |
| ·配电网故障分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分析 | 第15-16页 |
| ·配电网故障选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分析 | 第16-18页 |
| ·配电网长馈线故障定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分析 | 第18-19页 |
| ·配电网谐波源定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分析 | 第19-21页 |
|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对象和目标 | 第2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22-24页 |
| 第2章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配电网故障分类方法 | 第24-43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故障分类特征向量的构造 | 第24-28页 |
| ·故障分类识别器的选择 | 第28-29页 |
|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故障分类方法的原理 | 第29-30页 |
| ·仿真分析 | 第30-41页 |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 ·故障分类方法的训练与测试 | 第31-34页 |
| ·故障分类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 第34-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3章 基于S变换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 | 第43-74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S变换和仙农模糊熵简介 | 第43-45页 |
| ·S变换介绍 | 第43-44页 |
| ·仙农模糊熵介绍 | 第44-45页 |
| ·针对选线问题的S变换结果分析及信心度定义 | 第45-48页 |
| ·S变换提取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分析 | 第45-48页 |
| ·基于仙农模糊烦的信心度的定义 | 第48页 |
| ·基于S变换比相法的故障选线方法 | 第48-60页 |
| ·零序电流比相法选线的基本原理介绍 | 第48-49页 |
| ·基于S变换比相法的故障选线方法的原理 | 第49-55页 |
| ·仿真分析 | 第55-60页 |
| ·基于S变换瞬时能量函数法的故障选线方法 | 第60-68页 |
| ·瞬时能量函数法选线的基本原理介绍 | 第60-62页 |
| ·基于S变换的瞬时能量函数的构造 | 第62-63页 |
| ·基于S变换瞬时能量函数法的故障选线方法的原理 | 第63-64页 |
| ·仿真分析 | 第64-68页 |
| ·两种选线方法的综合和与单一选线方法的比较 | 第68-72页 |
| ·基于仙农模糊熵的综合故障选线方法的原理 | 第68-70页 |
| ·仿真分析 | 第70-72页 |
| ·综合选线方法与单一选线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72页 |
| ·小结 | 第72-74页 |
| 第4章 基于S注入法的铁路电力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研究 | 第74-88页 |
| ·引言 | 第74页 |
| ·S注入法的原理介绍和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74-76页 |
| ·铁路电力配电线路中S注入法影响因素的仿真分析 | 第76-82页 |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76-77页 |
| ·故障定位信号频率的影响 | 第77-79页 |
| ·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的影响 | 第79-80页 |
| ·故障过渡电阻的影响 | 第80-81页 |
| ·故障距离的影响 | 第81-82页 |
| ·一套基于S注入法的铁路电力配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 | 第82-87页 |
| ·基于S注入法的故障定位系统的框架 | 第82-84页 |
| ·基于S注入法的故障定位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试验结果 | 第84-87页 |
| ·小结 | 第87-88页 |
| 第5章 基于谐波电流估计的配电网谐波源定位方法研究 | 第88-122页 |
| ·引言 | 第88页 |
| ·配电网的频域谐波潮流直接算法 | 第88-100页 |
| ·放射状网络的频域谐波潮流直接算法的原理介绍 | 第88-90页 |
| ·环网的处理 | 第90-91页 |
| ·滤波电容器组的处理 | 第91-93页 |
| ·补偿电容器组的处理 | 第93-94页 |
| ·算法的流程图 | 第94-95页 |
| ·仿真验证 | 第95-100页 |
| ·基于谐波电流估计的谐波源定位方法 | 第100-120页 |
| ·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谐波源定位方法原理介绍与仿真分析 | 第100-107页 |
| ·基于稀疏最大化的谐波源定位方法原理介绍与仿真分析 | 第107-112页 |
| ·两种方法的适应性比较 | 第112-120页 |
| ·小结 | 第120-122页 |
| 结论及展望 | 第122-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34页 |
| 作者简介 | 第134页 |
| 攻读博士学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4-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