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进程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8页 |
·内容 | 第16-17页 |
·框架 | 第17-18页 |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土地供给理论 | 第18-19页 |
·土地供给内涵 | 第18页 |
·土地供给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影响 | 第18-19页 |
·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19-20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 | 第19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特性 | 第19-20页 |
·区位理论 | 第20-21页 |
·区位理论内涵 | 第20页 |
·区位理论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人地协调理论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3 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 第22-36页 |
·土地整理产业化内涵 | 第22-24页 |
·队伍专业化管理企业化 | 第22页 |
·资源配置市场化 | 第22-24页 |
·资金投入社会化 | 第24页 |
·企业参与土地整理的博弈分析 | 第24-28页 |
·博弈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土地整理中博弈分析 | 第25页 |
·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25-27页 |
·基于博弈结果的企业应对策略 | 第27-28页 |
·农村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模式 | 第28-35页 |
·系统构成 | 第28-29页 |
·融资模式 | 第29-32页 |
·运作模式 | 第32-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研究 | 第36-55页 |
·土地开发整理前期立项 | 第36-37页 |
·开发立项原则 | 第36页 |
·开发立项程序 | 第36-37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 | 第37-42页 |
·施工进度管理 | 第37-39页 |
·质量控制 | 第39-40页 |
·成本控制 | 第40-42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 | 第42-43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理 | 第43-44页 |
·土地权属调整 | 第43-44页 |
·项目资料归档 | 第44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后评价 | 第44-53页 |
·项目经济后评价内容 | 第44-45页 |
·经济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5-46页 |
·经济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6-49页 |
·经济后评价方法 | 第49-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5 实证:陕西省卤泊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 第55-82页 |
·卤泊滩概况 | 第55-58页 |
·项目区位置 | 第55页 |
·自然条件 | 第55-57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57-58页 |
·卤泊滩盐碱地成因、危害以及现状 | 第58-60页 |
·成因 | 第58-59页 |
·开发利用现状 | 第59页 |
·卤泊滩盐碱地治理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59-60页 |
·卤泊滩土地开发整理模式 | 第60-61页 |
·融资模式 | 第60-61页 |
·运作模式 | 第61页 |
·卤泊滩土地开发项目管理 | 第61-71页 |
·项目立项 | 第61-63页 |
·项目规划 | 第63-65页 |
·工程设计 | 第65-67页 |
·项目施工 | 第67-70页 |
·项目验收 | 第70-71页 |
·卤泊滩效益分析 | 第71-79页 |
·生态效益分析 | 第71-74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74-76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6-79页 |
·综合效益分析 | 第79页 |
·卤泊滩后期管理 | 第79-80页 |
·卤泊滩项目经济后评价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2页 |
·建议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附录 | 第87页 |
附录A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87页 |
附录B 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