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言 | 第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对“外资并购”之法律概念的解析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我国目前外资并购呈现的趋势与特点 | 第13-15页 |
一、以个体企业为目标趋向于以整体产业的系统化并购为目标 | 第14页 |
二、加大控股力度,着力提高对并购企业的控制力 | 第14页 |
三、并购的对象多为国内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 | 第14页 |
四、外资并购呈现隐蔽和多样化的趋势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第四节 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制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目标 | 第16-17页 |
一、保障竞争秩序,维护公平和谐的市场环境 | 第16-17页 |
二、保护产业政策,推动技术革新与对民族品牌的保护 | 第17页 |
三、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 第17页 |
第二章 世界各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的立法情况 | 第17-26页 |
第一节 国外外资并购反垄断的立法体系概述 | 第17-19页 |
一、美国——以反垄断法典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 第17-19页 |
二、欧盟——以行政法规为主导的法律体系 | 第19页 |
三、日本——以反垄断法为主,将反不正当竞争法归入私法领域 | 第19页 |
第二节 国外并购反垄断的实体法律规则概述 | 第19-22页 |
一、美国的“实质性减少竞争”标准 | 第19-20页 |
二、欧盟的“严重损害有效竞争”标准 | 第20-21页 |
三、对外资并购的“双重审查”标准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国外外资并购反垄断的程序法律规则概述 | 第22-25页 |
一、申报标准 | 第22-23页 |
二、审查程序 | 第23-24页 |
三、听证程序 | 第24页 |
四、法律责任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则的域外适用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的立法状况与存在问题 | 第26-33页 |
第一节 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的实体法律规则概述 | 第27-28页 |
一、外资并购构成垄断的认定标准 | 第27-28页 |
二、对外资并购反垄断的“双重审查”标准 | 第28页 |
第二节 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的程序法律规则概述 | 第28-30页 |
一、事前申报制度 | 第28-29页 |
二、申报主体 | 第29页 |
三、豁免制度 | 第29-30页 |
四、法律责任 | 第30页 |
第三节 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则的域外适用 | 第30-31页 |
第四节 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立法所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一、立法层次较多,体系化不完善 | 第31页 |
二、申报制度存在缺陷 | 第31-32页 |
三、执法权过于分散 | 第32页 |
四、规定的法律责任过轻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立法的建议 | 第33-39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律体系 | 第33-35页 |
一、立法模式的选择——对于“单轨制”与“双轨制”的思考 | 第33-34页 |
二、提高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范的效力层次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的实体法律规则 | 第35-36页 |
一、改进申报标准 | 第35-36页 |
二、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 第36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的程序法律规则 | 第36-38页 |
一、建立事前审查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制度 | 第36-37页 |
二、归并执法权,提高执法效率 | 第37页 |
三、明确细化听证制度 | 第37-38页 |
四、严格法律责任 | 第38页 |
第四节 完善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规则的域外适用 | 第38-39页 |
一、灵活运用对等原则和效果原则 | 第38-39页 |
二、加强国际合作,订立双边协定 | 第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