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9页 |
一、曲阜"破四旧"运动的背景 | 第9-12页 |
1、曲阜"文化大革命"的开场 | 第9-10页 |
2、红卫兵组织的出现 | 第10-11页 |
3、曲阜"破四旧"运动的开场 | 第11-12页 |
二、曲阜"破四旧"运动的开展过程 | 第12-21页 |
1、曲阜"破四旧"运动的初步开展 | 第12-13页 |
2、"破四旧"运动中的"讨孔"运动 | 第13-21页 |
(1) "讨孔"运动的开场及"挫折" | 第13-15页 |
(2) "讨孔"运动的再起与孔府劫难 | 第15-18页 |
(3) "讨孔"运动的余波 | 第18-19页 |
(4) "讨孔"运动中红卫兵、县委和百姓的心理状态分析 | 第19-21页 |
三、曲阜"破四旧"运动的内容 | 第21-28页 |
1、风风火火的改名风潮 | 第21-22页 |
2、取消一切庙会、拆除各种牌坊 | 第22-23页 |
3、婚丧嫁娶等习俗的改革 | 第23-24页 |
(1) 婚姻问题上的"破旧立新" | 第23-24页 |
(2) 丧葬礼仪与祭祖的变化 | 第24页 |
4、传统节日习俗的改革 | 第24-25页 |
5、批判服务行业的"歪风" | 第25-26页 |
6、文艺方面的"破旧立新" | 第26-27页 |
7、批斗和抄家 | 第27-28页 |
8、其他 | 第28页 |
(1) 取缔一切"牛鬼蛇神" | 第28页 |
(2) 对宗教的冲击 | 第28页 |
四、曲阜"破四旧"运动的影响及评价 | 第28-33页 |
1、影响 | 第29-31页 |
(1) 对文物的破坏 | 第29页 |
(2) 对曲阜教育事业的阻碍 | 第29-30页 |
(3) 对曲阜经济的影响 | 第30-31页 |
(4) 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干扰 | 第31页 |
2、评价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