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资源型县域经济中的利益主体矛盾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导论第9-16页
 一、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相关动态第10-14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一章 资源型县域经济中的利益主体第16-28页
 第一节 资源型县域经济相关范畴规定第16-22页
  一、县域经济第16-17页
  二、资源型县域经济第17-19页
  三、利益主体的内涵第19页
  四、资源型县域经济中的利益主体的内容第19-22页
 第二节 资源型县域经济中的政府利益第22-24页
  一、增加税收第22页
  二、发展本地区经济第22-23页
  三、实现社会稳定第23-24页
  四、推进社会事业第24页
 第三节 资源型县域经济中的企业利益第24-26页
  一、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第24-25页
  二、民营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第25-26页
 第四节 资源型县域经济中的农民利益第26-28页
  一、实现土地相关权利转让的合理补偿第26-27页
  二、失地农民的就业权利第27-28页
第二章 资源型县域经济中的利益主体间矛盾分析第28-37页
 第一节 利益主体间矛盾产生的根源第28-29页
  一、各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是矛盾产生的核心第28页
  二、利益主体间矛盾产生的根据和条件第28-29页
 第二节 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分析第29-31页
  一、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实际控制权与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之间的矛盾第29-30页
  二、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农民的社会保障需求之间的矛盾第30-31页
  三、政府总体经济战略与农民个体生产之间的矛盾第31页
 第三节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分析第31-33页
  一、在税收方面的矛盾第31-32页
  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矛盾第32-33页
  三、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矛盾第33页
 第四节 企业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分析第33-35页
  一、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矛盾第33-34页
  二、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矛盾第34-35页
 第五节 利益主体间矛盾之间的关系分析第35-37页
  一、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是资源型县域经济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第35页
  二、主要矛盾对其他矛盾的制约第35-37页
第三章 资源型县域经济中的利益主体间矛盾解决思路第37-51页
 第一节 政府在解决矛盾中的主导作用第37-40页
  一、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第37-38页
  二、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第38-40页
 第二节 政府在解决矛盾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原则第40-43页
  一、科学发展原则的形成第41-42页
  二、科学发展原则的内涵第42页
  三、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第42-43页
 第三节 政府解决矛盾的主要思路第43-51页
  一、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第44-45页
  二、坚持资源开发与农业发展的协调第45-47页
  三、坚持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的协调第47-51页
第四章 资源型县域经济中的利益主体间矛盾的具体解决措施第51-64页
 第一节 资源开发新模式第51-55页
  一、矿产资源开发模式的历史演变第51-52页
  二、现行开发模式的弊端第52页
  三、集团化开采模式的探索第52-54页
  四、集团开采模式的特点第54-55页
 第二节 产业协调发展第55-58页
  一、产业协调发展的内涵第55页
  二、县域经济产业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第55-56页
  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第56页
  四、产业协调发展战略第56-58页
 第三节 打造产业聚集区第58-60页
  一、产业聚集的概念第58页
  二、产业聚集区的优势第58-59页
  三、产业聚集区的建立第59-60页
  四、打造产业聚集区的战略措施第60页
 第四节 矛盾解决新思路第60-64页
  一、政府职能转型第60-62页
  二、企业观念的改变第62-63页
  三、农民角色的转变第63-64页
结论:从单向线性模式到多元一体立体模式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推拿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五味子浸膏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