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缩写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1-20页 |
一、 谱系生物地理学(phylogeography)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二、 黄山松的分类地位及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三、 分子标记的选择及研究策略 | 第17-18页 |
四、 本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黄山松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 第20-47页 |
一、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0-26页 |
1 黄山松及其近缘种群体样本的采集 | 第20-22页 |
·分布于中国大陆样本的采集 | 第20-22页 |
·分布于中国台湾岛、日本琉球群岛样本的采集 | 第22页 |
2 黄山松及其近缘种总 DNA 的提取 | 第22-23页 |
·总 DNA 的粗提 | 第22-23页 |
·总 DNA 的洗涤 | 第23页 |
·总 DNA 的检测 | 第23页 |
3 分子标记的筛选 | 第23-25页 |
4 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片段的扩增 | 第25-26页 |
5 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 | 第26页 |
二、 数据分析 | 第26-29页 |
1 序列的校正及比对 | 第26页 |
2 遗传多样性 | 第26页 |
3 群体分化 | 第26-27页 |
4 群体大小变化 | 第27-28页 |
5 单倍型谱系 | 第28页 |
6 系统发育分析 | 第28-29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29-42页 |
1 线粒体 DNA 遗传多样性与线粒体谱系 | 第29-36页 |
2 叶绿体 DNA 遗传多样性与叶绿体谱系 | 第36-40页 |
3 ITS 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40-42页 |
四、 讨论 | 第42-47页 |
1 黄山松及其近缘种群体的遗传结构 | 第42-44页 |
2 黄山松及其近缘种的谱系地理学 | 第44-45页 |
3 黄山松的分类学地位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附录:读研期间论文发表、参研课题及获奖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