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鞘氨醇单胞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胞外多糖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21页
   ·多糖的概述第11-12页
     ·多糖的定义及分类第11页
     ·多糖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微生物多糖概述第12-13页
     ·微生物多糖的定义及分类第12页
     ·微生物胞外多糖与动植多糖相比的优势第12页
     ·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生产菌种及营养基本要求第12-13页
   ·商品化新型微生物胞外多糖的概述第13-18页
     ·热凝胶第13-15页
     ·结冷胶及结冷胶类多糖第15-18页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8-21页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产胞外多糖鞘氨醇单胞菌的分离筛选及菌种鉴定第21-31页
   ·实验材料第21-23页
     ·原料第21页
     ·实验试剂第21页
     ·实验仪器第21-22页
     ·培养基第22页
     ·分离筛选的主要步骤第22-23页
   ·实验方法第23-25页
     ·初筛第23页
     ·复筛第23页
     ·多糖含量的测定第23页
     ·菌种的初步鉴定第23-24页
     ·菌株的 16SrDNA 序列测定第24-25页
     ·菌株的 16SrDNA 系统发育分析第25页
     ·菌种的保藏方法第25页
   ·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菌株的分离筛选结果第25-28页
     ·菌种的初步鉴定第28页
     ·菌株的 16SrDNA 序列测定第28-29页
     ·菌株的 16SrDNA 系统发育分析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细菌 W4-3 的发酵培养基及条件的试验第31-44页
   ·实验材料第31-32页
     ·实验试剂第31页
     ·实验仪器第31-32页
     ·培养基第32页
     ·培养条件第32页
   ·实验方法第32-33页
     ·生物量的测定第32页
     ·pH 的测定第32页
     ·发酵液中多糖的含量测定第32-33页
     ·残糖的测定第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43页
     ·发酵培养基基本组成优化的单因素试验第33-37页
     ·发酵培养基基本组成的响应面试验第37-41页
     ·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第41-42页
     ·细菌 W4-3 多糖发酵培养基与条件的综合试验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细菌 W4-3 所产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理化性质的分析第44-58页
   ·实验材料第44页
     ·实验试剂第44页
     ·实验仪器第44页
   ·实验方法第44-47页
     ·多糖的提取第44-45页
     ·多糖中蛋白质的去除第45页
     ·透析与浓缩第45页
     ·紫外吸收检测第45页
     ·多糖含量的测定第45页
     ·胞外多糖的 DEAE-52 纤维素纯化第45-46页
     ·胞外多糖红外光谱的分析第46页
     ·细菌胞外多糖性质的分析第46-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7页
     ·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的单因素实验第47-48页
     ·正交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第48-49页
     ·脱蛋白实验第49页
     ·多糖溶液紫外光谱分析第49-50页
     ·W4-3 多糖不同样品的形态图第50-51页
     ·多糖含量的测定第51页
     ·胞外多糖的 DEAE-52 纤维素纯化第51-52页
     ·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2-53页
     ·多糖的理化性质分析第53-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结论第58-59页
   ·展望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ω-空间的Lω-仿紧性
下一篇: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断及治疗(附25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