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论文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0页 |
四、论文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五、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和县经济现状和财政现状分析 | 第15-26页 |
一、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二、主导产业及其财政支出情况 | 第16-20页 |
(一) 主导产业及其税收 | 第16-19页 |
(二) 和县主导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 第19页 |
(三) 和县财政支出情况 | 第19-20页 |
三、县经济开发区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其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 第20-22页 |
(一) 和县经济开发区及其财政收入现状 | 第20-21页 |
(二) 和县经济开发区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四、和县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分析 | 第22-24页 |
(一) 和县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 第22-23页 |
(二) 和县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政收入间的关系 | 第23-24页 |
五、阻滞和县财政收入增加的制度性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和县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26-38页 |
一、经济增长与税收的相关理论 | 第26-29页 |
(一) 税收与经典经济理论 | 第26-27页 |
(二) 税收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7页 |
(三) 税收与凯恩斯学派 | 第27-28页 |
(四) 税收与新古典增长理论 | 第28页 |
(五) 税收与内生增长理论 | 第28-29页 |
二、经济增长与财政收支的实证分析 | 第29-36页 |
(一) 协整与误差修正函数 | 第29-32页 |
(二) VAR模型的建立 | 第32-36页 |
三、模型结论分析 | 第36-38页 |
(一) 三次产业增加值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不高 | 第36-37页 |
(二)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过低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和县发展经济、提高财政收入的建议 | 第38-42页 |
一、调整产业结构建议 | 第38-39页 |
二、县经济开发区发展建议 | 第39-41页 |
三、提高财政收入建议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