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矿压特征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Contents | 第11-14页 |
| 1 绪论 | 第14-22页 |
|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 ·综放面矿压特征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 ·存在问题 | 第21页 |
| ·矿压特征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1-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方法路线 | 第21-22页 |
| 2 深井大采高综放面矿压特征相似模拟研究 | 第22-37页 |
| ·2301工作面概况 | 第22-24页 |
| ·煤层地质环境和开采技术条件 | 第22-24页 |
| ·回采技术 | 第24页 |
| ·其他条件 | 第24页 |
| ·煤岩力学参数测试 | 第24-27页 |
| ·测试内容 | 第24-25页 |
| ·试件加工与测试 | 第25-26页 |
| ·岩芯测试曲线 | 第26-27页 |
| ·测试结果 | 第27页 |
| ·综放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相似模拟研究 | 第27-36页 |
| ·相似理论 | 第27-28页 |
| ·模型制作与开挖 | 第28-31页 |
| ·岩层应力分布与顶板运移规律分析 | 第31-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3 深井大采高综放面矿压特征数值计算研究 | 第37-48页 |
| ·FLAC3D模拟软件介绍 | 第37页 |
| ·计算模型设计 | 第37-39页 |
| ·模型介绍 | 第37-38页 |
| ·数值计算准则 | 第38-39页 |
| ·围岩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规律分析 | 第39-47页 |
| ·埋深不同时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特征 | 第39-43页 |
| ·机采高度不同时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特征 | 第43-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4 深井大采高综放面煤壁片帮特征分析 | 第48-59页 |
| ·煤壁片帮机理 | 第48-50页 |
| ·煤壁片帮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 ·煤壁片帮形式 | 第49-50页 |
| ·煤壁片帮力学模型分析 | 第50-54页 |
| ·力学模型简化 | 第50-51页 |
| ·力学模型分析 | 第51-54页 |
| ·煤壁片帮特征模拟研究 | 第54-57页 |
| ·水平拉应力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 ·塑性区宽度分布特征 | 第55-57页 |
| ·煤壁片帮防治措施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5 深井大采高综放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 第59-76页 |
| ·现场实测方案 | 第59-60页 |
| ·工作面来压分析 | 第60-62页 |
| ·基本顶初次来压 | 第60页 |
| ·周期来压特征 | 第60-62页 |
| ·支架工作状态统计与适应性分析 | 第62-66页 |
| ·支架初撑力和循环阻力统计 | 第62-63页 |
| ·循环工作阻力分析 | 第63-65页 |
| ·安全阀开启情况 | 第65页 |
| ·支架工作状态分析 | 第65-66页 |
| ·两巷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 第66-72页 |
| ·深部位移观测 | 第66-69页 |
| ·巷道表面位移观测 | 第69-71页 |
| ·超前支承压力观测分析 | 第71-72页 |
| ·煤壁片帮统计 | 第72-73页 |
| ·矿压显现规律比较 | 第73-75页 |
| ·不同研究方法获得的试验面矿压规律 | 第73页 |
| ·试验面与其它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比较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6 结论与不足 | 第76-78页 |
|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 ·不足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