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 | 第13-15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 研究可能的创新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我国地方人大监督机制理论分析 | 第15-29页 |
第一节 地方人大监督基本理论 | 第15-21页 |
一、 地方人大监督的内涵 | 第15-17页 |
二、 地方人大监督特性 | 第17-19页 |
三、 地方人大监督的原则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地方人大监督机制分析 | 第21-28页 |
一、 地方人大的会议监督 | 第22-24页 |
二、 地方人大的会议外监督 | 第24-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地方人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困境 | 第29-36页 |
第一节 地方人大监督机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一、 地方人大监督机制的现状 | 第29页 |
二、 地方人大监督机制的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地方人大监督机制运行的困境 | 第30-35页 |
一、 法律法规执行的困境 | 第31-32页 |
二、 运行程序的困境 | 第32-33页 |
三、 人大代表履职的困境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地方人大监督机制存在困境的成因 | 第36-40页 |
第一节 地方人大监督机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6-37页 |
一、 立法滞后,地方立法水平参差不齐 | 第36页 |
二、 地方立法中监督主体职责划分模糊 | 第36页 |
三、 地方立法没有形成执法效果反馈的体系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地方人大监督机制的程序尚需完善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地方人大代表的履职体系不完整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完善地方人大监督机制的途径 | 第40-48页 |
第一节 保障地方人大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施行 | 第40-42页 |
一、 坚持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相结合 | 第40-41页 |
二、 建立健全有效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 | 第41页 |
三、 提高地方立法的社会效果,完善法律实施评估机制 | 第41-42页 |
四、 突出地方立法的可操作性 | 第42页 |
第二节 完善地方人大监督机制程序和原则 | 第42-44页 |
第三节 健全地方人大代表履职体系 | 第44-47页 |
一、 建立人大代表培训制度 | 第44-45页 |
二、 创新代表履职形式,并灵活运用 | 第45页 |
三、 建立健全人大代表的激励机制 | 第45-46页 |
四、 完善对代表的监督约束机制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