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文10块沙三段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14页 |
| ·引言 | 第9页 |
| ·陆相湖盆三角洲沉积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2-13页 |
| ·主要成果认识 | 第13-14页 |
| 第2章 文10块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24页 |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4-21页 |
| ·沉积-构造演化 | 第21-22页 |
| ·区域地层 | 第22-24页 |
| 第3章 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24-31页 |
| ·地层对比方法与原则 | 第24-26页 |
| ·划分及对比的步骤 | 第26-30页 |
| ·划分及对比结果 | 第30-31页 |
| 第4章 沉积微相分析 | 第31-52页 |
|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 ·物源分析 | 第32-34页 |
| ·文10块沉积相的划分依据 | 第34-49页 |
|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49-52页 |
| 第5章 沉积相演化与沉积模式 | 第52-64页 |
| ·沉积背景分析 | 第52-53页 |
| ·砂体空间展布特征 | 第53-63页 |
| ·沉积模式 | 第63-64页 |
| 第6章 有利微相砂体储层特征 | 第64-74页 |
| ·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第64页 |
| ·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特征 | 第64-68页 |
| ·有利相带储层物性特征 | 第68-69页 |
| ·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 | 第69-74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74-76页 |
| 图版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 个人简介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