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随机光照的双目立体测量关键技术及其系统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8页
   ·引言第17-18页
   ·典型的三维外形轮廓测量方法第18-19页
   ·基于光学的测量方法综述第19-23页
     ·飞行时间法第20页
     ·莫尔干涉法第20-21页
     ·结构光三角法第21-22页
     ·傅立叶变换轮廓法第22页
     ·从X 恢复形状第22页
     ·摄影测量法第22-23页
     ·立体视觉第23页
   ·本文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第23-28页
     ·论文的选题背景第23-25页
     ·研究内容第25-27页
     ·论文组织第27-28页
第二章 系统模型与标定第28-56页
   ·摄像机模型第28-34页
     ·图像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第28-30页
     ·摄像机针孔模型第30-31页
     ·摄像机非线性模型第31-32页
     ·双目立体模型第32-33页
     ·三角法重建第33-34页
   ·典型的摄像机标定方法分析第34-37页
     ·基于径向约束的两步标定法第35-36页
     ·基于平面标定物的两步标定法第36-37页
   ·影响标定精度的因素分析第37-38页
   ·标定靶点的图像坐标定位第38-45页
     ·边缘检测第39页
     ·椭圆的亚像素边缘检测第39-43页
     ·最小二乘椭圆拟合第43-44页
     ·椭圆拟合实验第44-45页
   ·三步标定法第45-50页
     ·图像靶点与空间靶点的对应第45-47页
     ·线性模型下的参数初始值求解第47-48页
     ·非线性模型下的初步优化第48-49页
     ·考虑靶点几何误差的再次优化第49-50页
   ·标定实验第50-55页
     ·重投影误差比较第50-51页
     ·不同椭圆中心提取算法的精度比较分析第51-52页
     ·不同摄像机模型的精度比较分析第52页
     ·标准长度的重建精度分析第52-53页
     ·点阵重建精度分析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图像匹配与三维点云重构第56-70页
   ·引言第56-57页
   ·算法原理第57-63页
     ·图像灰度信息约束第57-60页
     ·几何信息约束第60-62页
     ·线性迭代算法第62-63页
   ·算法实现第63-66页
     ·算法流程第63-65页
     ·匹配初值的确定—生长法第65-66页
     ·灰度矫正第66页
   ·实验验证第66-69页
     ·灰度矫正的影响第66-67页
     ·权值系数的影响第67-68页
     ·生长法的影响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基于标记圆点的多视角测量数据拼合第70-97页
   ·引言第70-71页
   ·标记圆点的识别第71-74页
     ·尺寸准则第71-72页
     ·形状准则第72页
     ·拟合误差准则第72-73页
     ·灰度准则第73页
     ·标记圆点识别实验第73-74页
   ·标记圆点的匹配第74-85页
     ·初匹配的获取第75-76页
     ·剔除误匹配第76-80页
     ·匹配检验第80-81页
     ·标记圆点匹配实验第81-85页
   ·基于标记圆点的拼合第85-96页
     ·两视图拼合第86-90页
     ·多视图拼合优化第90-94页
     ·多视图拼合实验第94-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五章 原型系统构建第97-110页
   ·系统硬件组成第97-103页
     ·硬件总体框架结构第97-98页
     ·随机光场投射装置第98-99页
     ·电路同步控制器第99-102页
     ·电路同步控制器同步控制程序第102-103页
   ·系统软件设计第103-109页
     ·软件总体框架第103-106页
     ·软件界面第106-107页
     ·测量流程第107-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六章 综合测量实验第110-121页
   ·精度验证实验第110-116页
     ·基于标准样件的精度验证第110-113页
     ·与商用测量系统的对比分析第113-116页
   ·仿真汽车测量第116-117页
   ·其它测量实例第117-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1-125页
   ·研究工作总结第121-122页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第122-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节芒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一篇: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特性对烤烟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