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转基因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概况 | 第13页 |
·转基因技术的方法 | 第13-15页 |
·PEG法 | 第13-14页 |
·电击法 | 第14页 |
·基因枪法 | 第14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4-15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5页 |
·其他转化方法 | 第15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15-16页 |
·转化机理 | 第15页 |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因素 | 第15-16页 |
·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 | 第16-17页 |
·无选择标记转基因系统 | 第17-19页 |
·常用标记基因 | 第17页 |
·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17-19页 |
·共转化技术 | 第18页 |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 | 第18页 |
·玉米Ac/Ds转座子系统 | 第18-19页 |
·MAT载体系统 | 第19页 |
·水稻转基因育种 | 第19-21页 |
·抗除草剂育种 | 第19页 |
·抗虫育种 | 第19-20页 |
·抗病育种 | 第20页 |
·品质改良育种 | 第20-21页 |
·抗逆性育种 | 第21页 |
·功能性育种 | 第21页 |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3-26页 |
·选题依据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转OsLSD1基因 | 第24页 |
·转OsBSR1基因 | 第24页 |
·转Bt基因 | 第24-25页 |
·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2. 浙恢7954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26-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9页 |
·浙恢7954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6页 |
·农杆菌的培养 | 第26-27页 |
·农杆菌与愈伤组织的共培养 | 第27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 | 第27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27页 |
·抗性植株的生根培养 | 第27页 |
·转基因苗的锻炼和移栽 | 第27页 |
·绿色荧光蛋白(GFP)观察与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浙恢7954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诱导培养基对浙恢7954成熟胚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分化培养基中不同细胞分裂素对浙恢7954愈伤组织再生的影响 | 第31-32页 |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32-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3. 浙恢7954遗传转化体系的应用 | 第36-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植物材料 | 第36页 |
·试剂 | 第36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含OsLSD1、OsBSR1和Bt基因的一元Ac/Ds转座子无选择标记载体的构建 | 第36-38页 |
·浙恢7954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8页 |
·农杆菌的培养 | 第38页 |
·农杆菌与愈伤组织的共培养 | 第38-39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 | 第39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39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生根培养 | 第39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39页 |
·绿色荧光蛋白(GFP)观察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载体对转化效率和GFP抗性愈伤再生的影响 | 第39-40页 |
·载体对浙恢7954愈伤组织出苗情况的影响 | 第40-41页 |
·GFP荧光观察灯辅助筛选 | 第41-42页 |
·浙恢7954转基因阳性植株检测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45-46页 |
4. 无选择标记浙恢7954转基因植株的筛选与鉴定 | 第46-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植物材料 | 第46页 |
·试剂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转基因植株GFP观察 | 第46页 |
·水稻DNA的提取 | 第46页 |
·PCR检测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不同转基因株系后代转座频率分析 | 第46-47页 |
·浙恢7954转OsLSD1基因无选择标记单株的筛选与鉴定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附录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配制 | 第49-51页 |
附录2 试验培养基成分及配置 | 第51-54页 |
附录3 基本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