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1-13页 |
|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第2章 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及基建管理现状分析 | 第14-22页 |
| ·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 ·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 第14页 |
| ·我国抽水蓄能的发展现状与规划 | 第14-16页 |
| ·新源公司管理的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 ·抽水蓄能电站基建管理现状 | 第17-22页 |
| ·基建管理的主要业务功能划分 | 第18-19页 |
| ·目过程管理 | 第19-20页 |
| ·抽水蓄能工程基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 第3章 基建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及特性分析 | 第22-27页 |
| ·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 第22-23页 |
|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 第23-24页 |
|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第24页 |
| ·管理信息系统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 ·管理信息系统成功案例分析 | 第25-27页 |
| 第4章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第27-39页 |
|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 ·建设背景 | 第27页 |
| ·用户特点 | 第27页 |
| ·建设目标 | 第27页 |
| ·建设内容 | 第27-28页 |
|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与系统管理模型设计 | 第28-29页 |
|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 第28页 |
|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型设计 | 第28-29页 |
|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与总体设计 | 第29-32页 |
| ·系统规划分析 | 第29页 |
| ·总体设计 | 第29-32页 |
|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 第32-33页 |
| ·系统建立总体原则 | 第32-33页 |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3页 |
| ·系统功能架构 | 第33-39页 |
| ·编码结构管理及岗位管理 | 第33-34页 |
| ·成本(概算或投资)管理 | 第34-35页 |
| ·合同管理 | 第35页 |
| ·计划与进度管理 | 第35-36页 |
| ·设备与物资管理 | 第36-37页 |
| ·安全与质量管理 | 第37页 |
| ·文档管理 | 第37-39页 |
| 第5章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实施 | 第39-71页 |
| ·概算管理模块实施 | 第39-42页 |
| ·加强清单与概算的对应关系管理 | 第39-40页 |
| ·明确概算资金来源 | 第40-42页 |
| ·提高概算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 第42页 |
| ·合同管理模块实施 | 第42-47页 |
| ·明确合同管理目标 | 第42-43页 |
| ·规范合同支付流程 | 第43页 |
| ·实现合同全过程管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 第43-44页 |
| ·系统中具体流程实现 | 第44-47页 |
| ·进度计划管理模块实施 | 第47-52页 |
| ·实现进度计划分层级、分项目控制 | 第47-48页 |
| ·提升计划进度管控的能力,确保工程进度 | 第48-52页 |
| ·设备与物资管理模块实施 | 第52-55页 |
| ·设备管理模块实施 | 第52-54页 |
| ·物资管理模块实施 | 第54-55页 |
| ·安全与质量管理模块实施 | 第55-60页 |
| ·安全管理模块实施 | 第55-58页 |
| ·质量管理模块实施 | 第58-60页 |
| ·工程文档管理模块实施 | 第60-63页 |
| ·明确文档管理流程 | 第61页 |
| ·实现文档无纸化管理,提高办公效率 | 第61-63页 |
| ·统计分析管理模块实施 | 第63-64页 |
| ·规范报表格式 | 第63页 |
| ·提高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 | 第63-64页 |
| ·其他功能管理模块实施 | 第64-69页 |
| ·设计模块管理 | 第64-66页 |
| ·监理管理模块实施 | 第66页 |
| ·承包商评价管理模块实施 | 第66-67页 |
| ·达标投产管理模块实施 | 第67-68页 |
| ·综合计划及考核管理模块实施 | 第68-69页 |
| ·系统推广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 第69-7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1-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