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同构现象研究--一个分工视角的考察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6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第二节 论文的结构设计和框架结构第10-11页
 第三节 本文的难点和创新之处第11-12页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2页
 第五节 论文中有关定义、概念的解释说明第12-16页
  一、产业和产业结构第12-13页
  二、制造业及制造业结构第13-14页
  三、分工和区域分工第14页
  四、长江三角洲的区域范围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评述第16-26页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静态的分工理论第16-18页
 第二节 新古典经济学:动态的分工理论第18-21页
 第三节 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的新视角第21-22页
 第四节 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第22-26页
第三章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增长与结构第26-38页
 第一节 概述——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增长与结构第26-30页
 第二节 产业同构的定义及测度方法第30-32页
  一、产业同构的含义第30-31页
  二、产业同构的测度方法第31-32页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产业同构现状第32-35页
 第四节 国内学者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现象的研究评述第35-38页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同构的理论分析第38-58页
 第一节 产业同构的利弊分析第38-39页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的客观性第39-40页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的演变趋势第40-42页
 第四节 区域分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第42-44页
 第五节 区域竞争与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第44-46页
 第六节 “分工——交易效率”的一般均衡分析第46-58页
  一、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的区域分工演进第46-48页
  二、“分工——交易效率”的一般均衡模型第48-52页
  三、交易效率(或交易费用)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的作用第52-58页
第五章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同构的实证分析第58-73页
 第一节 衡量长三角地区交易效率变动的指标构建第58-62页
 第二节 Panel Data模型分析第62-73页
  一、Panel Data模型的类型第63-64页
  二、Panel Data模型的识别第64-65页
  三、指标、数据说明第65-67页
  四、实证模型的选择第67-68页
  五、Panel Data模型结果的分析第68-73页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73-77页
 第一节 主要结论第73页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第73-7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77-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第83-84页
后记第84-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权交易的经济影响研究--基于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例的分析
下一篇:浙江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