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1.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 | 第8-10页 |
2. 关于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 | 第10-16页 |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6-17页 |
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背景 | 第17-23页 |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大众化同步推进 | 第17-18页 |
(二) 消除党内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18-19页 |
(三) 破除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需要 | 第19页 |
(四) 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的需要 | 第19-21页 |
(五) 抗战时期组织和动员广大民众的需要 | 第21-22页 |
(六) 有一个难得的相对稳定的环境 | 第22-23页 |
二、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 | 第23-37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场域展开 | 第23-30页 |
1. 党员干部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23-26页 |
2. 军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26-27页 |
3. 广大群众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27-29页 |
4. 知识分子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29-30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渠道推进 | 第30-37页 |
1. 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理支撑 | 第30-31页 |
2. 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保障 | 第31-33页 |
3. 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渠道 | 第33-35页 |
4. 转变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方式 | 第35-36页 |
5. 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队伍建设 | 第36-37页 |
三、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与当代启示 | 第37-44页 |
(一)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 第37-40页 |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 | 第37-38页 |
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第38-39页 |
3. 充分利用各种有效传播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9页 |
4. 制定切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计划 | 第39-40页 |
5. 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 | 第40页 |
(二)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 第40-44页 |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 第40-41页 |
2. 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 | 第41页 |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回答和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 第41-42页 |
4. 充分利用各种先进传播媒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42页 |
5. 要培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门人才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文章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