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1页 |
| ·紫甘薯概述 | 第11-12页 |
| ·甘薯简介 | 第11页 |
| ·紫甘薯简介 | 第11页 |
| ·紫甘薯的生物活性 | 第11-12页 |
| ·植物多糖的研究概述 | 第12-16页 |
| ·植物多糖的提取 | 第12-13页 |
| ·多糖的分离 | 第13-14页 |
| ·多糖的纯化 | 第14-15页 |
| ·多糖的性质研究 | 第15-16页 |
| ·多糖的结构的测定 | 第16页 |
| ·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6页 |
| ·甘薯多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甘薯粗多糖的提取 | 第16-17页 |
| ·甘薯多糖提取液脱蛋白 | 第17页 |
| ·甘薯多糖多糖提取液脱色 | 第17页 |
| ·甘薯多糖的纯化及结构分析 | 第17-18页 |
| ·甘薯多糖的生理活性 | 第18页 |
|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课题创新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紫甘薯成分分析 | 第21-27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实验仪器、材料 | 第2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 ·样品制备 | 第21-22页 |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22页 |
| ·水分含量测定 | 第22页 |
| ·粗脂肪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 ·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23-25页 |
|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紫甘薯多糖提取 | 第27-38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 ·紫薯样品的准备 | 第28页 |
|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 ·传统水提法提取紫薯多糖 | 第28-29页 |
| ·微波辅助提取多糖 | 第29页 |
| ·淀粉显色实验 | 第29-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 ·多糖标准曲线 | 第30页 |
| ·传统水提法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 ·传统水提法的正交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 ·微波提取的实验结果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多糖的初步分离 | 第38-53页 |
| ·前言 | 第38页 |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8页 |
|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 ·紫甘薯样品的前处理 | 第39页 |
| ·微波法制备紫甘薯多糖工艺 | 第39页 |
|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 ·多糖含量测定 | 第40页 |
| ·紫甘薯多糖脱蛋白方法的比较 | 第40-41页 |
| ·硫酸铵法脱蛋白的最佳条件确定 | 第41页 |
| ·活性炭脱色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 ·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 第42-43页 |
| ·多糖含量的测定的标准曲线 | 第43-44页 |
| ·脱蛋白方法比较结果 | 第44页 |
| ·硫酸铵法脱蛋白单因素结果 | 第44-45页 |
| ·硫酸铵法脱蛋白正交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 ·硫酸铵法脱蛋白最佳条件确定 | 第47-48页 |
| ·活性炭脱色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 ·活性炭脱色正交实验结果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紫甘薯多糖纯化及性质研究 | 第53-68页 |
| ·引言 | 第53-54页 |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54-55页 |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 ·主要试剂 | 第54页 |
| ·主要仪器 | 第54-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58页 |
| ·紫薯粗多糖的制备工艺 | 第55页 |
| ·透析除盐 | 第55页 |
| ·SepharoseCl-6B 凝胶柱层析法纯化 | 第55-56页 |
| ·多糖的基本性质研究 | 第56-57页 |
| ·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质研究 | 第57页 |
| ·多糖的稳定性研究 | 第57-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 ·粗多糖复溶试剂的确定 | 第58页 |
| ·Sepharose Cl-6B 柱层析条件的确定 | 第58-61页 |
| ·多糖基本理化性质 | 第61页 |
| ·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 | 第61-65页 |
| ·紫甘薯粗多糖的稳定性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紫甘薯多糖的固态结构特征分析 | 第68-81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68页 |
|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 ·主要试剂 | 第68页 |
| ·主要仪器 | 第68页 |
|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 ·紫甘薯多糖结构初步分析 | 第68-69页 |
| ·固态结构特征的测定 | 第6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9页 |
| ·紫甘薯多糖结构初步分析结果 | 第69-72页 |
| ·固态紫甘薯多糖分析结果 | 第72-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个人简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