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20页 |
缩略词表 | 第20-21页 |
第一部分 T2 DM患者抑郁症状现况调查 | 第21-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1-25页 |
·研究背景 | 第21-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5-30页 |
·目标人群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伦理学原则 | 第28-29页 |
·质量控制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0-41页 |
·问卷回收情况 | 第30页 |
·667例社区T2 DM患者一般情况 | 第30-32页 |
·667例T2 DM患者抑郁症状筛查结果 | 第32页 |
·T2 DM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 第32-36页 |
·T2 DM患者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 第36页 |
·T2 DM伴抑郁症状组与T2 DM无抑郁症状组生活质量比较 | 第36-37页 |
·295例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 第37-4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1-47页 |
·本组667例社区T2 DM患者中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 | 第41页 |
·T2 DM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T2 DM患者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 第42-43页 |
·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生活质量低于T2 DM无抑郁症状患者 | 第43页 |
·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43-46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局限性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对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影响 | 第48-8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48-53页 |
·研究背景 | 第48-51页 |
·理论依据 | 第51-52页 |
·研究意义 | 第52页 |
·研究目的 | 第52-53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53-59页 |
·研究对象 | 第53页 |
·样本量的估计 | 第53-54页 |
·研究设计 | 第54页 |
·干预措施 | 第54-55页 |
·评价指标 | 第55-57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57页 |
·干预阶段研究方案流程图 | 第57页 |
·伦理学原则 | 第57-58页 |
·质量控制 | 第58-59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59-77页 |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第59-60页 |
·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 第60-62页 |
·三组患者干预过程SDS总分比较 | 第62-63页 |
·三组患者干预过程生活质量比较 | 第63-72页 |
·三组患者干预过程生化指标比较 | 第72-74页 |
·三组患者干预过程ISI比较 | 第74-75页 |
·三组患者干预过程BMI比较 | 第75-7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77-87页 |
·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可减轻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抑郁症状 | 第77-79页 |
·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可提高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 | 第79-83页 |
·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对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83-84页 |
·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对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ISI、BMI的影响 | 第84-85页 |
·社区护理对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影响 | 第85-86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局限性 | 第86-8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7-88页 |
全文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8页 |
综述一 | 第98-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综述二 | 第106-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附录 | 第112-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