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参与性介质内辐射传输源项六流法模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课题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有关导弹尾喷焰红外特性研究状况第10-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参与性介质内辐射换热研究状况第13-15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课题来源第15-17页
第2章 求解任意方向辐射强度的方法第17-29页
   ·反向蒙特卡洛方法简介第17-19页
   ·离散坐标方法简介第19-21页
   ·传统热流法数学模型第21-28页
     ·二热流法数学模型第21-24页
     ·四热流法数学模型第24-25页
     ·六热流法数学模型第25-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源项六热流法数学模型第29-50页
   ·直角坐标系源项六流法第29-37页
     ·广义辐射源项的确定第29-31页
     ·斜向六流法模型第31-32页
     ·立方体模型计算结果第32-37页
   ·圆柱坐标系源项六流法第37-44页
     ·等面积网格选取第37页
     ·源项六流法差分方程第37-42页
     ·圆柱体模型计算结果第42-44页
   ·非均匀温度场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4-49页
     ·各向同性散射计算结果第45-47页
     ·各向异性散射计算结果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导弹尾喷焰数值计算第50-63页
   ·导弹尾喷焰的求解域和组成成分第50-51页
   ·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计算第51-53页
     ·气体吸收系数计算方法简介第51-52页
     ·粒子吸收和散射系数计算方法简介第52-53页
   ·给定探测线的起始点第53-54页
   ·导弹尾喷焰计算流程第54-55页
   ·流场辐射特性计算及分析第55-62页
     ·流场温度分布第56-57页
     ·光谱吸收和散射系数分布第57-58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8-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NG5设备中板翅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一次风扩口对中心给粉燃烧器气固流动影响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