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的建筑解读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连接”和建筑生成 | 第12-28页 |
·连接发生的部位 | 第12-14页 |
·连接方式 | 第14-18页 |
·连接之于设计 | 第18-27页 |
·综述 | 第18-20页 |
·对连接的消隐 | 第20-22页 |
·对连接的强调 | 第22-23页 |
·连接和建筑师的设计风格 | 第23-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源自局限性的“连接”问题 | 第28-57页 |
·“限定——释放”语境下的连接 | 第28页 |
·基于材料局限性的连接 | 第28-40页 |
·基于材料性能的局限性 | 第29-30页 |
·基于材料尺寸的局限性 | 第30-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基于工艺局限性的连接 | 第40-51页 |
·基于砌筑工艺的局限性 | 第40-42页 |
·基于浇筑工艺的局限性 | 第42-45页 |
·基于拼装工艺的局限性 | 第45-51页 |
·基于结构局限性的连接 | 第51-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基于主观夸张的“连接”问题 | 第57-75页 |
·夸张形态特征 | 第57-66页 |
·抽象形态语言 | 第57-60页 |
·分离形态要素 | 第60-66页 |
·夸张受力特征 | 第66-69页 |
·夸张连接节点 | 第69-71页 |
·可调节连接 | 第71-73页 |
·夸张美学特征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结语 | 第75-76页 |
【注释】 | 第76-77页 |
【图片索引】 | 第77-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后记】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