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2页 |
第1章 文明开化:旨在“野蛮人”文明化(建国—1870s) | 第12-17页 |
·文明开化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 | 第12-13页 |
·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策 | 第12-13页 |
·英属殖民地的教育传统 | 第13页 |
·文明开化教育政策的主要表现 | 第13-15页 |
·签订条约或协议,援助印第安人教育 | 第14页 |
·政府鼓励教会团体兴办教育 | 第14-15页 |
·五大文明部落教育的发展 | 第15-17页 |
第2章 强制同化:力求印第安人“美国化”(1870s—1920s) | 第17-27页 |
·强制同化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 | 第17-19页 |
·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政策的调整 | 第17-19页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的教育状况 | 第19页 |
·强制同化教育政策的主要表现 | 第19-21页 |
·实行强迫教育 | 第19-20页 |
·增加教育投入 | 第20页 |
·为印第安人设立学校 | 第20-21页 |
·寄宿学校的兴衰 | 第21-23页 |
·寄宿学校的产生及发展 | 第21页 |
·寄宿学校的课程和纪律 | 第21-22页 |
·寄宿学校的衰弱 | 第22-23页 |
·强制同化教育政策失败的标志及主要原因 | 第23-27页 |
·强制同化教育政策失败的标志:1928年《梅里安报告》 | 第24-25页 |
·强制同化教育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 第25-27页 |
第3章 教育新政:跨文化教育思想的萌芽(1930s—1940s) | 第27-34页 |
·实施教育新政的背景 | 第27-29页 |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 第27-28页 |
·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政策的调整 | 第28-29页 |
·教育新政的主要表现 | 第29-32页 |
·建设社区全日制学校,关闭寄宿学校 | 第29-30页 |
·改革教育内容 | 第30-31页 |
·培训跨文化教师 | 第31-32页 |
·《约翰逊·奥马利法》(Johnson O'Malley)的颁布及影响 | 第32-34页 |
·《约翰逊·奥马利法》颁布的背景 | 第32页 |
·《约翰逊·奥马利法》的实施及影响 | 第32-34页 |
第4章 回归同化:黎明前的黑暗(1940s—1960s) | 第34-40页 |
·同化教育政策回归的原因 | 第34-36页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印第安人教育的影响 | 第34-35页 |
·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政策的调整 | 第35-36页 |
·五、六十年代国家的教育状况 | 第36页 |
·同化教育政策回归的主要表现 | 第36-38页 |
·寄宿学校东山再起 | 第36-37页 |
·职业培训如火如荼 | 第37-38页 |
·中学后教育初露端倪 | 第38页 |
·同化教育政策回归对印第安人教育的影响 | 第38-40页 |
·失学人数增加 | 第38-39页 |
·自决意识增强 | 第39-40页 |
第5章 鼓励自决:承认多元文化并存(1960s—1990s) | 第40-50页 |
·教育自决政策制定的背景 | 第40-43页 |
·60年代的民权运动 | 第40-41页 |
·多元文化观念深入人心 | 第41页 |
·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政策的调整 | 第41-42页 |
·1969年《肯尼迪报告》 | 第42-43页 |
·教育自决政策的主要表现 | 第43-46页 |
·70年代的印第安人教育法 | 第43-44页 |
·八、九十年代的印第安人教育政策 | 第44-46页 |
·教育自决政策对印第安人教育的影响 | 第46-50页 |
·提高了印第安人受教育水平 | 第46-47页 |
·出现了印第安人自己管理的学校 | 第47-48页 |
·印第安文化得到重视 | 第48页 |
·研究印第安人教育的机构迅速崛起 | 第48-50页 |
第6章 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演变的特点 | 第50-55页 |
·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随着联邦印第安政策的调整而变化 | 第50-51页 |
·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受国家整体教育状况的影响 | 第51页 |
·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在剥夺和接纳印第安文化之间来回摆动 | 第51-53页 |
·对印第安人的教育管理权历经部落——联邦——州——部落的艰难历程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美国印第安人教育大事年表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