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中国野生大麦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1页
致谢第11-12页
第一章 利用RAPD、STS-PCR和ISSR标记研究新疆布顿大麦的遗传多样性第12-34页
 1 引言第12-1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3-20页
  2.1 实验材料第13页
  2.2 实验方法第13-2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0-31页
  3.1 新疆布顿大麦RAPD分析第20-24页
  3.2 新疆布顿大麦STS-PCR分析第24-26页
  3.3 新疆布顿大麦ISSR分析第26-31页
 4 讨论第31-33页
  4.1 RAPD标记在大麦属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第31-32页
  4.2 STS-PCR标记在大麦属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第32页
  4.3 ISSR标记在大麦属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第32-33页
  4.4 RAPD STS-PCR ISSR 3种标记间的评价第33页
 5 结论第33-34页
第二章 新疆布顿大麦细胞质基因组STS-PCR分析第34-46页
 1 引言第34-3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2.1 实验材料第35页
  2.2 实验方法第35-37页
  2.3 数据处理第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44页
  3.1 新疆布顿大麦叶绿体基因组STS-PCR标记分析第37-39页
  3.2 新疆布顿大麦线粒体基因组STS-PCR标记分析第39-44页
 4 讨论第44-45页
  4.1 新疆布顿大麦细胞质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间遗传多样性比较第44页
  4.2 新疆布顿大麦细胞质基因组和核基因组STS-PCR标记多态性比较第44-45页
 5 结论第45-46页
第三章 中国大麦属物种核rDNA ITS区和叶绿体psbL-psbJ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第46-62页
 1 引言第46-4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2.1 实验材料第47页
  2.2 实验方法第47-4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8-60页
  3.1 核rDNA ITS区序列分析第48-55页
  3.2 叶绿体基因组psbL-psbJ区序列分析第55-60页
 4 讨论第60-61页
 5 结论第61-62页
第四章 文献综述第62-72页
 1 大麦的地理起源与进化第62-63页
 2 野生大麦属种类及在中国的分布第63-64页
 3 大麦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标记研究第64-66页
  3.1 形态学研究第64页
  3.2 同工酶研究第64-65页
  3.3 细胞遗传研究第65-66页
 4 细胞质基组研究第66-67页
 5 分子标记第67-72页
  5.1 RAPD研究第67-68页
  5.2 核糖体DNA和特异性DNA重复序列Southern分析第68-69页
  5.3 STS-PCR标记第69页
  5.4 基因组原位杂交第69-70页
  5.5 SSR标记第70页
  5.6 ISSR标记第70页
  5.7 AFLP第70-71页
  5.8 RAMP标记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1页
在校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华猪白细胞介素—4基因克隆及表达效应研究
下一篇:成华猪γ-干扰素基因克隆及表达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