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C型胞质不育恢复基因及玉米矮花叶病抗病基因定位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第1章 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定位第9-38页
 1 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第9-17页
   ·玉米胞质雄性不育分类第10-11页
   ·玉米胞质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第11-13页
   ·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机理第13-15页
     ·T型胞质不育的恢复机理第13页
     ·S型胞质不育的恢复机理第13-14页
     ·C型胞质不育的恢复机理第14-15页
   ·主要的分子标记第15-17页
     ·RFLP标记第15页
     ·RAPD标记第15-16页
     ·AFLP标记第16页
     ·SSR标记第16-17页
   ·研究目的第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2页
   ·材料第17-18页
   ·田间育性调查第18页
   ·DNA提取第18-19页
   ·BSA分池第19页
   ·SSR反应第19-22页
     ·SSR引物第19-20页
     ·PCR反应体系第20页
     ·PCR反应程序第20页
     ·扩增产物的检测第20-21页
       ·扩增DNA变性第20-21页
       ·电泳准备第21页
       ·扩增产物的电泳第21页
     ·扩增产物的银染检测第21-22页
     ·连锁分析第2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2-32页
   ·玉米C型胞质不育恢复的遗传分析第22-23页
   ·玉米C型胞质不育恢复基因的SSR标记第23-32页
     ·SSR引物多态性筛选第23-25页
     ·C型胞质不育恢复基因Rf4的SSR标记第25-28页
     ·玉米C型胞质不育恢复基因Rf5的SSR标记第28-32页
 4 讨论第32-37页
   ·玉米C型胞质不育恢复机理第32-33页
   ·重叠恢复基因第33页
   ·玉米C型胞质不育恢复基因的染色体位点第33-34页
   ·玉米C型胞质不育恢复机理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第34页
   ·关于重叠基因定位方法的探讨第34页
   ·凤可1×CMS-CMo17杂交组合F_2群体中Rf5基因型的判别第34-36页
     ·无交换类型第35页
     ·出现一次单交换类型的个体第35-36页
     ·出现二次单交换类型的个体第36页
     ·出现双交换类型的个体第36页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第36-37页
     ·Rf5恢复基因定位工作的进一步研究第36-37页
     ·部分恢复基因Rf6的定位研究第37页
     ·C型胞质不育恢复机理的进一步研究第37页
 5 结论第37-38页
第2章 玉米矮花叶病MDMV-B抗病基因定位第38-61页
 1 玉米矮花叶病研究进展第38-48页
   ·玉米矮花叶病分布及危害第38-41页
     ·分布第38-39页
     ·危害第39-41页
   ·病毒株系及其特征第41-42页
   ·病毒传播第42-43页
     ·带毒汁液的磨擦第42页
     ·种子带毒第42-43页
     ·蚜虫的介导第43页
   ·症状及寄主范围第43-44页
     ·症状第43-44页
     ·寄主第44页
   ·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遗传第44-47页
     ·抗性遗传第44-46页
     ·抗性基因对数及定位第46-47页
   ·研究目的第47-4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材料第48页
   ·病原菌保存第48页
   ·病源圃的建立第48页
   ·人工接种第48-49页
   ·玉米矮花叶病的分级标准第49-50页
   ·SSR反应第50页
   ·数据分析第5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0-57页
   ·MDMV-B抗性的遗传分析第50-51页
   ·MDMV-B抗性基因的等位性分析第51-52页
   ·MDMV-B抗性基因mdm2的细胞学定位第52-53页
   ·玉米矮花叶病(MDMV-B)抗性基因mdm2的SSR标记第53-57页
 4 讨论第57-60页
   ·玉米矮花叶病(MDMV-B)的抗性遗传第57页
   ·玉米矮花叶病抗性基因的显隐性关系第57-58页
   ·玉米矮花叶病的分类标准第58页
   ·玉米第6染色体核仁组织区附近的抗病基因第58页
   ·MDMV-B和SCMV-DBS抗病基因的关系第58-59页
   ·玉米矮花叶病抗病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第59页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第59-60页
     ·黄早四中微效抗病基因定位第59页
     ·利用已有的分子标记进行抗源筛选第59-60页
     ·发掘和利用新的抗病基因第60页
     ·Mdm1和mdm2抗病基因的聚合第60页
 5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研究
下一篇:论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