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5页 |
| 绾略词释义 | 第5-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 关健词 | 第13-14页 |
| 前言 | 第14-16页 |
| 文献回顾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 第16-44页 |
| 花生四烯酸与感染性疾病 | 第32-44页 |
| 第一部分: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中磷脂酶A_2、血栓素A_2、前列环素I_2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研究 | 第44-7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5-52页 |
| 结果 | 第52-62页 |
| 讨论 | 第62-70页 |
| 第二部分: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转化外源性花生四烯酸能力及核苷酸和丙二醛含量的研究 | 第70-9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71-75页 |
| 结果 | 第75-85页 |
| 讨论 | 第85-92页 |
| 第三部分:抗汉滩病毒单克隆抗体介导ADCC和ADCML效应的研究 | 第92-11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93-98页 |
| 结果 | 第98-109页 |
| 讨论 | 第109-116页 |
| 第四部分:抗汉滩病毒结构最白的抗体应答与发病机理 | 第116-12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16-118页 |
| 结果 | 第118-125页 |
| 讨论 | 第125-128页 |
| 小结 | 第128-130页 |
| 附录一:抗汉滩病毒大鼠单克隆抗体的稳定性和部分特性鉴定 | 第130-14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30-134页 |
| 结果 | 第134-144页 |
| 讨论 | 第144-148页 |
| 附录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危重症侯 | 第148-157页 |
| 临床材料 | 第148-153页 |
| 讨论 | 第153-1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7-173页 |
| 致射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