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及其天敌研究进展 | 第12-23页 |
·国外关于美国白蛾微生物及仿生药剂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关于美国白蛾微生物及仿生药剂研究 | 第13-16页 |
·美国白蛾病毒 | 第13页 |
·苏云金杆菌(Bt) | 第13-14页 |
·性诱剂 | 第14-15页 |
·灭幼脲 | 第15-16页 |
·天敌昆虫 | 第16-23页 |
·国外对美国白蛾天敌昆虫的研究 | 第16-19页 |
·寄生蝇 | 第16-17页 |
·寄生蜂 | 第17-19页 |
·捕食性天敌 | 第19页 |
·国内对美国白蛾天敌昆虫的研究 | 第19-23页 |
·寄生蝇 | 第19-20页 |
·寄生蜂 | 第20-22页 |
·捕食性天敌 | 第22-23页 |
3 廊坊地区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3-30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3页 |
·美国白蛾生活史的观察 | 第23页 |
·美国白蛾寄主调查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30页 |
·美国白蛾在廊坊的生活史 | 第24-25页 |
·美国白蛾的成虫羽化情况 | 第25-26页 |
·美国白蛾卵量及孵化率 | 第26-27页 |
·美国白蛾寄主调查 | 第27-30页 |
4 廊坊地区美国白蛾天敌昆虫资源调查 | 第30-55页 |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调查结果 | 第30-55页 |
·寄生蝇 | 第33-39页 |
·条纹追寄蝇 Exorista fasciata Fallen | 第33页 |
·日本追寄蝇 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 | 第33-34页 |
·追寄蝇 Exorista sp.1 | 第34页 |
·兰黑栉寄蝇 Ctenophorocera pavida Meigen | 第34-35页 |
·康刺腹寄蝇 Compsilura concinnata Meigen | 第35-36页 |
·狭额寄蝇 Carcelia sp.1 | 第36页 |
·狭额寄蝇 Carcelia sp.2 | 第36-37页 |
·狭额寄蝇 Carcelia sp.3 | 第37页 |
·麻蝇科 Sarcophagidae 待定种1 | 第37-38页 |
·麻蝇科 Sarcophagidae 待定种2 | 第38页 |
·蚤蝇科 Phoridae 待定种1 | 第38-39页 |
·寄生蜂 | 第39-53页 |
·白蛾圆腹啮小蜂 Aprostocetus magniventer Yang | 第39-40页 |
·白蛾短角啮小蜂 Tetrastichus litoreus Yang | 第40-41页 |
·山东白蛾啮小蜂 Tetrastichus shandongensis Yang | 第41-43页 |
·白蛾黑基啮小蜂 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 | 第43-44页 |
·白蛾黑棒啮小蜂 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 Yang | 第44-45页 |
·白蛾周氏啮小蜂 Chouioia cunea Yang | 第45-46页 |
·广大腿小蜂 Brachymeria lasus Walker | 第46-47页 |
·齿腿长尾小蜂 Monodotomerus sp | 第47页 |
·白蛾孤独长绒茧蜂 Dolichogenidea ingularis Yang et You | 第47-49页 |
·白蛾聚集盘绒茧蜂 Cotesiagregalis Yang et Wei | 第49-50页 |
·松毛虫绒茧蜂 Apanteles ardimarium Ratzeburg | 第50-51页 |
·舞毒蛾黑瘤姬蜂 Coccygomimus diparis Viereck | 第51页 |
·稻苞虫黑瘤姬蜂 Coccygomimus parnasae Viereck | 第51-52页 |
·黑足凹眼姬蜂 Casinaria nigripes Gravenhorst | 第52页 |
·毛虫细颚姬蜂 Enicopilus sp | 第52-53页 |
·捕食性天敌 | 第53-55页 |
·凹翅宽颚步甲 Parena caripennis Bates | 第53页 |
·泛希姬蝽 Himacerus apterus Fabricius | 第53-55页 |
5 周氏啮小蜂在廊坊地区放蜂试验 | 第55-66页 |
·试验方法 | 第55-56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5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5页 |
·周氏啮小蜂寄生情况调查 | 第55-56页 |
·当代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情况调查 | 第55页 |
·第三代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情况调查 | 第55-56页 |
·野外越冬情况的调查 | 第56页 |
·放蜂效果的调查 | 第56页 |
·除白蛾周氏啮小蜂外,其他天敌种类以及数量的调查 | 第56页 |
·美国白蛾单蛹被寄生头数的调查 | 第56页 |
·周氏啮小蜂存活率和行为的观察 | 第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3页 |
·周氏啮小蜂寄生情况调查 | 第56-59页 |
·当代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 | 第56-58页 |
·第二代,第三代,翌年越冬代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 | 第58-59页 |
·放蜂前后美国白蛾危害比较 | 第59-61页 |
·放蜂前后其他寄生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 第61-62页 |
·单蛹周氏啮小蜂寄生头数 | 第62-63页 |
·子代蜂飞行能力及寿命观察 | 第6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66页 |
6 灭幼脲三号对周氏啮小蜂的安全性测试 | 第66-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材料 | 第66页 |
·试验条件 | 第66页 |
·试验方法 | 第66-67页 |
·先放蜂再施药 | 第66-67页 |
·先喷药再放蜂 | 第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68页 |
·灭幼脲Ⅲ号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安全性先放蜂再施药 | 第67-68页 |
·灭幼脲Ⅲ号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安全性先喷药再放蜂 | 第6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8-70页 |
7 凹翅宽颚步甲对美国白蛾控制作用的研究 | 第70-75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试验材料 | 第70页 |
·试验方法 | 第70-71页 |
·凹翅宽颚步甲幼虫对美国白蛾幼虫的功能反应 | 第70页 |
·凹翅宽颚步甲幼虫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 | 第70-71页 |
·数据分析 | 第7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1-73页 |
·捕食功能反应 | 第71-73页 |
·凹翅宽颚步甲捕食美国白蛾2 龄幼虫的功能反应 | 第71页 |
·凹翅宽颚步甲捕食美国白蛾4 龄幼虫的功能反应 | 第71-72页 |
·凹翅宽蛾步甲捕食美国白蛾6 龄幼虫的功能反应 | 第72-73页 |
·凹翅宽颚步甲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 | 第7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3-75页 |
·不同龄期的功能反应 | 第73-74页 |
·功能反应及其在控制害虫中的应用 | 第74页 |
·干扰反应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个人简介 | 第82-83页 |
导师简介 | 第83-84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图 | 第86-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