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21页 |
| ·杏树的开花期 | 第9页 |
| ·性器官败育研究 | 第9-11页 |
| ·花粉萌发研究 | 第11页 |
| ·授粉受精研究 | 第11-12页 |
| ·抗寒机理研究 | 第12-19页 |
| ·细胞组织形态及变化与抗寒性 | 第12-14页 |
| ·细胞组织结冰伤害与抗寒性 | 第12-13页 |
| ·质壁分离与抗寒性 | 第13页 |
| ·细胞结构及紧密度与抗寒性 | 第13页 |
| ·组织器官与抗寒性 | 第13-14页 |
| ·生物膜与抗寒性 | 第14页 |
| ·生理生化指标与抗寒性 | 第14-19页 |
| ·电解质渗出率与抗寒性 | 第14-15页 |
| ·植物体内含水量与抗寒性 | 第15页 |
|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与抗寒性 | 第15-16页 |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抗寒性 | 第16页 |
| ·脯氨酸含量与抗寒性 | 第16-17页 |
| ·酶与植物抗寒性 | 第17页 |
| ·抗坏血酸(Vc)与抗寒性 | 第17-18页 |
| ·丙二醛(MDA)与抗寒性 | 第18页 |
| ·其它生理生化指标与抗寒性 | 第18-19页 |
| ·参试品种生物学特性概述 | 第19-21页 |
| ·优一 | 第19页 |
| ·龙王帽 | 第19页 |
| ·木瓜杏 | 第19-2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 ·不同品种物候期调查 | 第21页 |
| ·花器官观察 | 第21页 |
| ·花粉发芽试验 | 第21-22页 |
| ·采集花粉 | 第21页 |
| ·花粉发芽试验 | 第21-22页 |
| ·授粉试验 | 第22页 |
| ·自然授粉试验 | 第22页 |
| ·自花授粉试验 | 第22页 |
| ·异花授粉试验 | 第22页 |
| ·土地管理制度对杏树坐果率的影响 | 第22页 |
| ·内源生理物质测定 | 第22-25页 |
|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 ·可溶性蛋白质测定 | 第23页 |
|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 ·丙二醛含量侧定 | 第24页 |
| ·保护酶活性测定 | 第24-25页 |
| ·低温胁迫实验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7页 |
| ·开花和授粉生物学研究 | 第26-29页 |
| ·开花物候期的观察 | 第26页 |
| ·不同杏品种花器官观察 | 第26-27页 |
| ·不同类型结果枝花器官调查 | 第27页 |
| ·花粉发芽试验 | 第27-28页 |
| ·自然授粉结实率 | 第28页 |
| ·自花授粉结实率 | 第28-29页 |
| ·异花授粉结实率 | 第29页 |
| ·不同覆盖对仁用杏花期及花器官的影响 | 第29-33页 |
| ·对仁用杏花期物候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覆盖对仁用杏花型影响研究 | 第30-33页 |
| ·长果枝花型比较分析 | 第30页 |
| ·中果枝花型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 ·短果枝花型比较分析 | 第31页 |
| ·花束状果枝花型比较分析 | 第31-32页 |
| ·不同果枝完全花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 ·仁用杏开花前后不同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33-41页 |
| ·仁用杏开花前后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33-35页 |
| ·仁用杏开花前后不同部位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 ·仁用杏开花前后不同部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36-38页 |
| ·仁用杏开花前后不同部位MDA 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 ·仁用杏开花前后不同部位SOD 活性的变化 | 第39-40页 |
| ·仁用杏开花前后不同部位POD 活性的变化 | 第40-41页 |
| ·低温处理和水杨酸处理后仁用杏花器官中不同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41-47页 |
| ·低温处理和水杨酸处理后仁用杏花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41-42页 |
| ·低温处理和水杨酸处理后仁用杏花器官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42-43页 |
| ·低温处理和水杨酸处理后仁用杏花器官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43-44页 |
| ·低温处理和水杨酸处理后仁用杏花器官中MDA 含量的变化 | 第44-45页 |
| ·低温处理和水杨酸处理后仁用杏花器官中SOD 活性的变化 | 第45页 |
| ·低温处理和水杨酸处理后仁用杏花器官中POD 活性的变化 | 第45-47页 |
| 4 讨论 | 第47-52页 |
| ·仁用杏不完全花率和花粉发芽率及自然结实率 | 第47页 |
| ·影响仁用杏树自然授粉结实率的因素 | 第47页 |
| ·自花和异花授粉结实率的问题 | 第47页 |
|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问题 | 第47-50页 |
| ·保护酶活性与抗寒性的问题 | 第50页 |
| ·水杨酸与抗寒性的问题 | 第50-52页 |
| 5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个人简介 | 第59-60页 |
| 导师简介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