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典型烤烟产区烟叶品质特色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1页 |
| ·烟草化学的发展历史 | 第12-13页 |
| ·烟草主要常规化学成分 | 第13-15页 |
| ·国内产区之间烟叶主要常规化学成分对比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国内产区与国外优质产区烟叶的比对研究 | 第14-15页 |
| ·烟草致香物质 | 第15-17页 |
| ·对国内各产烟区烟叶致香物质的研究 | 第15-16页 |
| ·国内外产区烟叶致香物质的对比研究 | 第16-17页 |
| ·烟草生物碱 | 第17-18页 |
| ·生物碱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 ·多酚 | 第18-19页 |
| ·对国内各产烟区烟叶多酚的研究 | 第18-19页 |
| ·评吸质量 | 第19-20页 |
| ·评吸质量与烟叶中主要常规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 | 第19页 |
| ·评吸质量与烟叶中重要致香物质关系的研究 | 第19-20页 |
| ·目前存在问题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烟草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测定 | 第21-38页 |
| ·烟草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生物碱 | 第21-22页 |
| ·致香物质 | 第22-23页 |
| ·多酚 | 第2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 ·材料 | 第23-24页 |
| ·方法 | 第24-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 ·主要次生生物碱分析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 第27-29页 |
| ·酸性、中性、碱性致香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 第29-35页 |
| ·多酚分析方法的优化 | 第35-36页 |
| ·样品分析 | 第36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典型产区烟叶品质特点对比分析 | 第38-6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 ·材料 | 第38页 |
| ·方法 | 第38页 |
| ·典型产区鉴定项目的对比分析 | 第38-57页 |
| ·感官评吸 | 第38-39页 |
| ·常规化学成分 | 第39-42页 |
| ·致香物质 | 第42-51页 |
| ·主要次生生物碱 | 第51-53页 |
| ·多酚 | 第53-56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6-57页 |
| ·典型产区鉴定项目的综合评价 | 第57-66页 |
| ·常规化学成分 | 第57-59页 |
| ·重要致香物质 | 第59-64页 |
| ·主要化学成分综合评价指标 | 第64页 |
| ·典型产区之间综合评价指标聚类 | 第64-66页 |
| ·典型产区品种之间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对比 | 第66-69页 |
| ·典型产区之间不同品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均值聚类 | 第66页 |
| ·同一产区不同品种之间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对比 | 第66-67页 |
| ·不同产区同一品种之间主要化学成分对比 | 第67-68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68-69页 |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69-72页 |
| ·建立和优化了重要致香物质分析方法 | 第69页 |
| ·典型产区烤烟烟叶品质特点 | 第69-70页 |
| ·典型产区之间烤烟烟叶鉴定项目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 ·主要化学成分综合评价指标 | 第70页 |
| ·典型产区之间种植品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对比 | 第70页 |
|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附表 | 第78-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作者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