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东查阅权的立法、解释与完善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股东查阅权的基本理论和外国立法例 | 第10-13页 |
第一节 股东查阅权的涵义及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股东查阅权在股东知情权体系中的地位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国外关于股东查阅权的立法概述 | 第11-13页 |
一、美国 | 第11-12页 |
二、英国 | 第12页 |
三、德国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股东查阅权的立法与解释 | 第13-34页 |
第一节 查阅主体 | 第14-21页 |
一、股东 | 第14-15页 |
二、股份转让中的原股东 | 第15-16页 |
三、股份转让中的继受股东 | 第16-17页 |
四、隐名股东 | 第17-18页 |
五、出资瑕疵股东 | 第18-19页 |
六、母公司的股东对子公司的查阅权 | 第19-20页 |
七、代理人或专业人员辅助查阅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查阅范围 | 第21-24页 |
一、查阅范围概述 | 第21-22页 |
二、查阅范围是否包括原始凭证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查阅方式 | 第24-26页 |
一、查阅方式概述 | 第24页 |
二、查阅方式是否包括复制 | 第24-25页 |
三、股东是否有权要求审计 | 第25-26页 |
第四节 对查阅权的限制 | 第26-33页 |
一、持股比例和时间的限制 | 第26-28页 |
二、"目的正当"的限制 | 第28-31页 |
三、"直接相关"的限制 | 第31-32页 |
四、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 第32-33页 |
第五节 法律救济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我国股东查阅权制度的完善路径 | 第34-38页 |
第一节 扩大股东查阅权的主体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完善股东查阅权的范围 | 第35页 |
第三节 允许股东聘请专业人员代理查阅 | 第35-36页 |
第四节 明确"目的正当"的界定 | 第36-37页 |
第五节 简化法律救济程序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