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和文献研究 | 第10-18页 |
一、中医对"亚健康"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 第10页 |
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中医证候 | 第11-12页 |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整治疗 | 第12-14页 |
二、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及类型 | 第14-15页 |
亚健康产生的原因 | 第15页 |
亚健康的诊断 | 第15-16页 |
亚健康的防治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及中医症状学研究 | 第18-39页 |
第一节 研究基础 | 第18-20页 |
一、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 | 第18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研究过程 | 第20-39页 |
一、一般情况 | 第20-21页 |
二、935例调查对象中健康状态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性别与健康状态的关系 | 第21页 |
年级与健康状态的关系 | 第21页 |
专业类别与健康状态的关系 | 第21-22页 |
三、845例亚健康状态临床症状研究 | 第22-30页 |
845例亚健康状态26项临床症分布规律研究 | 第22-25页 |
845例亚健康状态者身体疼痛部位分布与性质 | 第25-29页 |
438例女性亚健康状态女性情况分析 | 第29页 |
亚健康状态与睡眠情况分析 | 第29-30页 |
四、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亚健康状态中医症候探索 | 第30-32页 |
五、亚健康状态与饮食偏嗜的关系 | 第32-33页 |
845例亚健康状态饮食偏嗜情况 | 第32-33页 |
学生饮食偏嗜与亚健康状态的规律 | 第33页 |
六、亚健康状态与情志的关系 | 第33-34页 |
五项情志的分布规律 | 第33-34页 |
五项情志与亚健康的联系 | 第34页 |
七、亚健康状态生活情况研究 | 第34-39页 |
10项生活情况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亚健康状态压力来源分析 | 第35-39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39-43页 |
一、一般情况比较 | 第39页 |
二、大学生健康状态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三、亚健康状态临床症状分布规律 | 第40-41页 |
基本症状分布研究结果 | 第40页 |
亚健康状态者身体疼痛部位与性质关系研究结果 | 第40-41页 |
亚健康状态女性情况及睡眠情况关系研究结果 | 第41页 |
四、亚健康状态中医症候探索 | 第41页 |
五、亚健康状态与饮食偏嗜及情志的关系 | 第41页 |
六、亚健康状态生活情况研究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产生因素的探讨 | 第43-45页 |
一、社会因素 | 第43页 |
二、个人因素 | 第43页 |
不良嗜好 | 第43页 |
无规律的饮食起居 | 第43页 |
缺乏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 | 第43页 |
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 第43页 |
三、心理因素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建议与对策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