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中介目标与通货膨胀目标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导言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与选题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9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9-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国外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研究 | 第11-13页 |
·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变量的选择 | 第11-12页 |
·对中介变量选择的实证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研究 | 第13-15页 |
·货币供应量仍可充当中介目标 | 第13页 |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需要调整与完善 | 第13-14页 |
·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 第14页 |
·同时采用多个金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 | 第14-15页 |
·国外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国内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研究 | 第16-17页 |
第3章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及历史演进 | 第17-23页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性质和功能 | 第17-19页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概念 | 第17-18页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 第18-19页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历史演进过程 | 第19-21页 |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 第19-20页 |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 | 第20页 |
·20世纪80年代至今 | 第20-21页 |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演进带来的启示 | 第21-23页 |
第4章 通货膨胀目标制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 | 第23-31页 |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含义 | 第23页 |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其它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比较 | 第23-26页 |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名义汇率目标制 | 第23-24页 |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货币供应量目标制 | 第24-25页 |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利率目标制 | 第25-26页 |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模型分析 | 第26-28页 |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证分析 | 第28-31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28页 |
·通货膨胀率、利率和产出缺口的变动 | 第28-31页 |
第5章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 | 第31-39页 |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演进 | 第31-32页 |
·1984—1993年 | 第31页 |
·1994—1997年 | 第31-32页 |
·1998年至今 | 第32页 |
·对货币供应量、贷款量、利率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 第32-37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32-33页 |
·协整检验 | 第33-35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5-37页 |
·我国货币供应量可控性较低 | 第37页 |
·我国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可行性 | 第37-39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39-44页 |
·主要结论 | 第39页 |
·政策建议 | 第39-44页 |
·确定一个低的通货膨胀名义锚 | 第40页 |
·增强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 第40-41页 |
·加大人民银行的透明度 | 第41页 |
·完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 第41-42页 |
·构建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