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一、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 第12-16页 |
(一) 乳腺增生的生理病理机制 | 第12-15页 |
(二) 西医治疗概况 | 第15-16页 |
二、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 第16-20页 |
(一) 疾病命名 | 第16-17页 |
(二) 病因病机 | 第17页 |
(三) 病性:本虚标实 | 第17-18页 |
(四) 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 | 第18页 |
(五) 中医治疗 | 第18-20页 |
三、中药复方治疗乳腺增生病机理研究 | 第20-22页 |
(一) 对乳腺组织形态学的作用 | 第20-21页 |
(二) 纠正血液中的激素失调 | 第21页 |
(三) 改善血液流变学 | 第21页 |
(四) 调节免疫功能 | 第21页 |
(五) 调节乳腺组织中激素受体水平 | 第21-22页 |
(六) 调节神经递质对激素的调控作用 | 第22页 |
(七) 对自由基的影响 | 第22页 |
(八) 对有关基因及生长因子的影响 | 第22页 |
四、丹鳖胶囊的方解 | 第22-24页 |
实验研究 | 第24-50页 |
一、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动物模型的影响 | 第24-40页 |
(一) 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家兔的影响实验 | 第24-32页 |
(二) 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影响实验 | 第32-40页 |
二、活血化淤作用 | 第40-46页 |
(一) 对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症模型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 第40-41页 |
(二) 对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症模型大鼠下腔静脉血栓的影响 | 第41-44页 |
(三) 对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第44-46页 |
三、镇痛作用 | 第46-50页 |
(一) 对醋酸致痛的影响(扭体法) | 第46-48页 |
(二) 对热致痛的影响(热板法)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4页 |
一、立题依据 | 第50-51页 |
二、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三、结论 | 第52-53页 |
四、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