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的主要目的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合伙企业破产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国外合伙企业破产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合伙企业破产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论文的写作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 ·论文的写作思路 | 第17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 第2章 合伙企业破产原因和破产能力 | 第19-30页 |
| ·合伙企业破产原因 | 第19-22页 |
| ·合伙企业破产的原因分析 | 第19-21页 |
| ·合伙企业破产原因的确定 | 第21-22页 |
| ·合伙企业破产能力 | 第22-24页 |
| ·否定说 | 第22-23页 |
| ·肯定说 | 第23-24页 |
| ·我国建立合伙企业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4-29页 |
| ·建立我国合伙企业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 ·建立合伙企业破产制度的可行性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合伙企业破产申请的提出和受理 | 第30-41页 |
| ·合伙企业破产申请的提出 | 第30-33页 |
| ·合伙企业破产申请提出的概述 | 第30页 |
| ·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的条件 | 第30页 |
| ·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的条件 | 第30-32页 |
| ·合伙企业破产申请提出的特殊情况 | 第32-33页 |
| ·合伙企业破产申请的受理 | 第33-37页 |
| ·合伙企业破产申请受理的管辖 | 第33-35页 |
| ·管辖法院的级别的规定 | 第35-37页 |
| ·我国合伙企业破产申请提出与受理的立法完善 | 第37-40页 |
| ·我国关于合伙企业破产申请受理地域管辖的不足及其完善 | 第37-38页 |
| ·我国关于合伙企业破产申请受理级别管辖的规定的不足及其完善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合伙企业的破产财产 | 第41-51页 |
| ·合伙企业破产财产的立法原则 | 第41-42页 |
| ·企业破产财产的立法原则 | 第41页 |
| ·合伙企业破产财产的特殊性 | 第41-42页 |
| ·合伙企业破产财产的界定 | 第42-46页 |
| ·合伙企业财产与合伙人财产的确定 | 第43-44页 |
| ·合伙企业自由财产的确定 | 第44-45页 |
| ·我国破产法中的自由财产 | 第45-46页 |
| ·合伙企业的破产财产分配 | 第46-50页 |
| ·合伙企业破产财产分配的不同立法取向 | 第46-48页 |
| ·我国对合伙企业破产财产分配制度的完善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合伙企业破产的免责 | 第51-61页 |
| ·合伙企业破产免责的概述 | 第51-54页 |
| ·关于企业破产免责 | 第51-52页 |
| ·关于企业破产免责的例外 | 第52-53页 |
| ·关于合伙企业破产免责 | 第53-54页 |
| ·合伙企业破产免责中的特殊性 | 第54-56页 |
| ·不同合伙人获得不同免责的情况分析 | 第54-55页 |
| ·未免责合伙人在免责前新获财产的清偿顺序 | 第55-56页 |
| ·我国合伙企业破产免责的立法完善 | 第56-59页 |
| ·破产免责申请提出的要件 | 第56页 |
| ·对破产人不予免责例外情况的立法完善 | 第56-57页 |
| ·合伙人的破产免责的立法完善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