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权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大陆法系抵押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8-16页 |
第一节 古代抵押权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 第8-11页 |
一、罗马法中抵押权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8-10页 |
二、日耳曼法中抵押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近代抵押权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 第11-16页 |
一、法国抵押权制度的演变过程 | 第11-13页 |
二、德国抵押权制度的演变过程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我国抵押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第16-22页 |
第一节 我国历史上的抵押制度 | 第16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抵押权制度的确立 | 第16-22页 |
一、抵押权制度的初步确立 | 第17页 |
二、抵押权制度的发展 | 第17-18页 |
三、较成熟抵押权制度的确立 | 第18-22页 |
第三章 抵押权法律制度价值及发展趋势 | 第22-31页 |
第一节 抵押权制度概述 | 第22-24页 |
一、抵押权的概念 | 第22页 |
二、抵押权性质及其特征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抵押权法律制度价值 | 第24-26页 |
一、担保债权的实现 | 第24-25页 |
二、促进资金的融通 | 第25页 |
三、促进商业信用的形成与发展 | 第25-26页 |
四、发挥物的作用 | 第26页 |
第三节 现代抵押权制度发展趋势 | 第26-31页 |
一、抵押权从属性趋于缓和 | 第27-28页 |
二、动产抵押越来越发达 | 第28-29页 |
三、抵押权的证券化 | 第29页 |
四、抵押物范围的扩大 | 第29-30页 |
五、强调意思自治的适用范围明显扩大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我国抵押权制度的不足 | 第31-38页 |
第一节 立法技术层面的不足 | 第31-34页 |
一、有的条文语义含混不清 | 第31-33页 |
二、有的条文用词不准 | 第33页 |
三、有些制度不合理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具体抵押制度的不足 | 第34-38页 |
一、动产抵押制度 | 第34-35页 |
二、最高额抵押制度 | 第35-36页 |
三、浮动抵押制度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抵押权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8-48页 |
第一节 立法层面的建议 | 第38-40页 |
一、尽快出台《物权法》的司法解释 | 第38页 |
二、制定、修改与抵押权制度相关的法律制度 | 第38-39页 |
三、借鉴移植外国立法要与本土司法资源相结合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抵押制度的具体完善思路 | 第40-48页 |
一、动产抵押制度的完善思路 | 第40-43页 |
二、最高额抵押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43-45页 |
三、浮动抵押制度的完善思路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