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本文所用主要缩略词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38页 |
第一章 基因组文库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1 Lambda噬菌体文库和Cosmid文库 | 第14页 |
2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 | 第14-15页 |
3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 | 第15-20页 |
·BAC文库载体的发展 | 第15-17页 |
·BAC文库的构建 | 第17-18页 |
·BAC文库的分类 | 第18-19页 |
·BAC文库的优点 | 第19页 |
·BAC文库的应用 | 第19-20页 |
4 P1克隆系统和源于P1的人工染色体(PAC) | 第20页 |
5 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BIBAC) | 第20-22页 |
6 TAC文库 | 第22页 |
7 各克隆系统之间的比较 | 第22-24页 |
第二章 BAC文库在棉花基因组研究上的应用 | 第24-36页 |
1 目前已构建的棉花BAC文库 | 第24-26页 |
2 BAC与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26-29页 |
·质量性状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26-27页 |
·数量性状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27-29页 |
3 BAC与基因组物理图谱的构建 | 第29-32页 |
·棉花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0-31页 |
·棉花的物理作图 | 第31-32页 |
4 BAC-FISH技术的应用 | 第32-33页 |
5 BAC与新的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33-34页 |
6 BAC与比较基因组学 | 第34-3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6-38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38-133页 |
第三章 江陵中棉BAC文库的构建及棉纤维优势表达基因GaM-YB7启动子的克隆 | 第38-78页 |
1 材料 | 第39-4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1-56页 |
·文库的构建 | 第41-53页 |
·BAC文库的应用——GaMYB7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 第53-5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6-72页 |
·棉花HMW-DNA的提取 | 第56-57页 |
·最佳部分酶切酶浓度的确定 | 第57-58页 |
·酶切片段的第一次选择 | 第58-59页 |
·酶切片段的第二次选择 | 第59-60页 |
·电洗脱回收大片段DNA | 第60-61页 |
·连接与转化 | 第61页 |
·单克隆的挑取与混合池的构建 | 第61-62页 |
·文库质量检测 | 第62-65页 |
·BAC文库的筛选结果 | 第65-66页 |
·TAIL-PCR结果 | 第66-68页 |
·顺式调控元件预测结果 | 第68-71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1页 |
·瞬时表达分析 | 第71-72页 |
4 讨论 | 第72-78页 |
·棉花基因组文库构建 | 第72-74页 |
·棉花基因组中NotⅠ酶切位点 | 第74-75页 |
·亚洲棉BAC文库的利用 | 第75页 |
·从BAC文库中克隆基因的优点 | 第75-76页 |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应用 | 第76-78页 |
第四章 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 BAC文库及12和26部分同源染色体重叠群的构建 | 第78-133页 |
1 材料 | 第79-80页 |
·文库构建材料 | 第79页 |
·标记的来源 | 第79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79页 |
·限制性内切酶 | 第79-8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0-86页 |
·TM-1 BAC文库的构建 | 第80页 |
·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80页 |
·PCR法筛选BAC文库 | 第80-86页 |
·BAC克隆的纯化 | 第86页 |
·BAC克隆质粒提取 | 第86页 |
·酶切分析 | 第86页 |
·重叠群的构建 | 第8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6-128页 |
·HMW-DNA的提取 | 第86-87页 |
·文库平均插入片段大小和空载率的检测 | 第87-88页 |
·单克隆的挑取和保存 | 第88页 |
·BAC文库筛选 | 第88-116页 |
·有共克隆的标记 | 第116-121页 |
·部分同源的BAC克隆 | 第121-122页 |
·BAC重叠群的构建 | 第122-128页 |
·利用阳性BAC进行基因克隆 | 第128页 |
4 讨论 | 第128-133页 |
·基于PCR的BAC文库的筛选方法 | 第128-129页 |
·构建物理图谱的策略选择 | 第129-131页 |
·构建物理图谱的意义 | 第131-133页 |
全文结论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5页 |
附录1 | 第145-151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1-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