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1.1.1 选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传统营造技艺研究的紧迫性 | 第10页 |
1.2 研究范围和对象 | 第10-14页 |
1.2.1 研究范围与边界划定 | 第10-13页 |
1.2.2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2.3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5 文献基础与当前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5.1 研究的文献基础 | 第16-17页 |
1.5.2 国内地域传统营造技艺类研究 | 第17页 |
1.5.3 鲁西北地区传统营造技艺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19-22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6.3 研究创新点和关键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鲁西北地区民间传统建筑资源分析梳理与调研工作 | 第22-26页 |
2.1 研究鲁西北地区传统营造技艺的现有资源 | 第22页 |
2.2 调研对象的确立 | 第22-23页 |
2.3 调研工作 | 第23-26页 |
2.3.1 调研过程 | 第23-24页 |
2.3.2 调研内容 | 第24页 |
2.3.3 调研路线 | 第24-26页 |
第3章 影响鲁西北地区传统营造技艺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 第26-31页 |
3.1 鲁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 | 第26-28页 |
3.1.1 地貌特征 | 第26页 |
3.1.2 气候特征 | 第26-27页 |
3.1.3 地方资源 | 第27-28页 |
3.2 鲁西北地区的社会环境因素 | 第28-31页 |
3.2.1 历史沿革 | 第28页 |
3.2.2 社会经济 | 第28-29页 |
3.2.3 交通条件 | 第29页 |
3.2.4 鲁西北地区传统文化的渊源 | 第29-31页 |
第4章 鲁西北地区传统聚落、街巷及院落空间格局 | 第31-46页 |
4.1 聚落形态及街巷布局 | 第31-36页 |
4.1.1 聚落选址 | 第31-32页 |
4.1.2 聚落及街巷格局 | 第32-36页 |
4.2 街巷功能及空间尺度 | 第36-39页 |
4.2.1 主街 | 第37-38页 |
4.2.2 支路 | 第38页 |
4.2.3 巷道 | 第38-39页 |
4.3 院落布局及空间特征 | 第39-46页 |
4.3.1 院落组成 | 第39-40页 |
4.3.2 院落形态 | 第40-44页 |
4.3.3 院落空间处理 | 第44-46页 |
第5章 鲁西北地区民间传统营造技艺的物化内容 | 第46-82页 |
5.1 院落大门 | 第46-48页 |
5.2 影壁 | 第48页 |
5.3 房屋 | 第48-69页 |
5.3.1 平面形制 | 第48-51页 |
5.3.2 立面形制 | 第51-64页 |
5.3.3 梁架形制 | 第64-69页 |
5.4 木质装修 | 第69-74页 |
5.4.1 房门 | 第69-70页 |
5.4.2 窗 | 第70-72页 |
5.4.3 其他木质装修 | 第72-74页 |
5.5 砖雕石刻 | 第74-82页 |
5.5.1 镇石雕刻 | 第74页 |
5.5.2 院门雕刻 | 第74-76页 |
5.5.3 柱础雕刻 | 第76页 |
5.5.4 墀头雕刻 | 第76-77页 |
5.5.5 屋顶雕刻 | 第77-82页 |
第6章 鲁西北地区传统建筑诸作研究 | 第82-103页 |
6.1 传统建筑营造工序 | 第82页 |
6.2 传统建筑营造工具及口诀 | 第82-87页 |
6.2.1 木作工具 | 第82-84页 |
6.2.2 泥瓦工具 | 第84-85页 |
6.2.3 石作工具 | 第85-87页 |
6.3 建筑备料 | 第87-88页 |
6.3.1 木料 | 第87页 |
6.3.2 砖瓦料 | 第87-88页 |
6.3.3 石料 | 第88页 |
6.3.4 土料及其骨料 | 第88页 |
6.4 基础做法 | 第88-94页 |
6.4.1 定向放线 | 第88-89页 |
6.4.2 砌筑基础 | 第89-92页 |
6.4.3 地面做法 | 第92-94页 |
6.5 屋架构造做法 | 第94-95页 |
6.5.1 尺寸权衡与屋架定坡 | 第94页 |
6.5.2 大木穿架 | 第94页 |
6.5.3 大木立架 | 第94-95页 |
6.6 墙体构造做法 | 第95-100页 |
6.6.1 生土墙 | 第95-98页 |
6.6.2 石墙 | 第98-99页 |
6.6.3 砖墙 | 第99-100页 |
6.7 屋面诸作 | 第100-101页 |
6.7.1 瓦顶屋面做法 | 第100-101页 |
6.7.2 屯顶屋面做法 | 第101页 |
6.7.3 草顶屋面做法 | 第101页 |
6.8 墙面抹灰 | 第101-102页 |
6.9 雕刻技艺 | 第102页 |
6.10 营造活动中的风俗禁忌 | 第102-103页 |
第7章 总结 | 第103-106页 |
7.1 鲁西北地区传统营造技艺的价值与特征 | 第103页 |
7.2 鲁西北地区现今营造技艺传承现状及相关建议 | 第103-104页 |
7.3 研究不足及尚需解决的问题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附录1 访谈信息详表 | 第109-111页 |
附录2 调研对象中传统营造技艺分布概况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14页 |